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聚氯乙烯竞争格局及市场需求价格变动情况
思瀚产业研究院 海湾化学    2025-01-13

(1)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不断增加,全球聚氯乙烯行业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局面。据中国氯碱网统计并结合公开信息检索,2021 年全球聚氯乙烯产能约为 6,000 万吨,全球前 5 大生产商分别为信越化学、西湖化学、台塑股份、Inovyn 以及中泰化学,产能合计超过 1,500 万吨,占比超过 20%。从全球产能分布来看,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聚氯乙烯生产地区,2020 年,上述三个国家的聚氯乙烯产能占比分别为 42%、12%和 4%,且中国的市场份额在 2021 年进一步增长至 45%,相关增长趋势有望进一步持续。

2021 年,中国聚氯乙烯总产能为 2,713 万吨,主要企业包括中泰化学(产能 205万吨)、北元集团(产能 110 万吨)、新疆天业(产能 89 万吨)、君正集团(产能 80万吨)、天津大沽(产能 80 万吨)以及海湾化学(产能 70 万吨)等。

整体而言,在全球聚氯乙烯产能向中国集中的趋势下,国内聚氯乙烯的 CR5 仅在 20%左右,产业集中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根据中国氯碱网的数据统计,由 2012 年到 2021 年,中国聚氯乙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一方面,系因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保持从严趋势,部分中小型化工企业由于排放不达标、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受到了责令停产、限产等处罚措施;另一方面,能耗的控制以及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于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因经营能力不足而难以获得合理利润,被迫退出。上述两方面因素导致了聚氯乙烯产业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聚氯乙烯产能主要集中于西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其中,西北地区的原材料与能源优势均较为明显,煤炭、电力资源储备充足,且靠近国内原盐产地,具备上游资源配置一体化生产的规模优势,新建和扩建的大型项目较多,是我国聚氯乙烯产能最为集中的地区,2021 年西北地区产能达到 1,386.5 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51.1%;华北和华东地区贴近终端消费市场,具备对外贸易的便利条件,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链下游的供应渠道优势,其 2021 年的产能分别达到了 678 万吨和 283 万吨,占比为 25.0%和 10.4%。除上述地区外,我国剩余 13.5%的聚氯乙烯产能则零星分布于东北、西南等区域,大型项目相对较少。

(2)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聚氯乙烯的供给情况

近十余年,国内聚氯乙烯的产能扩张呈现波动上升的势态。2007-2012 年,国内聚氯乙烯产能持续增加,但 2008 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行业开工率由 2007 年的 64%下降至 56%,并在 2009 年创下 51%的历史新低,导致产量略有降低。2012-2016 年,国内聚氯乙烯行业因缺少约束的扩能而致使供给过剩,盈利水平下降,行业内部分新建项目开始延期,落后产能的退出速度加快。

2017 年起,在国家供给侧改革引导下,聚氯乙烯产能无序扩张开始得到控制,行业发展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部分缺乏竞争力和资源掌控力的中小企业被迫退出,产业结构调整及消化过剩产能的举措逐步显现成效,聚氯乙烯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改善,开工率在需求逐步提升的作用下稳步提升。2020年,国内聚氯乙烯开工率受疫情影响而略有下滑,但仍处于 78%的历史相对高位,2021年则受益于需求复苏,聚氯乙烯开工率回升至 79%。

目前,我国制备聚氯乙烯较为成熟的工艺包括电石法(乙炔法)以及乙烯法,其中电石法工艺流程相对较短,且我国中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亦为电石法带来了较强的成本优势,因此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聚氯乙烯的生产装置均采用电石法工艺,该类产能占我国整体 PVC 产能的比例约为 80%。

世界 PVC 产业在发展的初期曾经普遍采用电石法工艺,而后因乙烯法 PVC 产品在产品质量、污染控制等方面均优于电石法 PVC 生产工艺,因此乙烯法 PVC 逐渐成为了全球主流的生产工艺。但中国特有的“富煤贫油”的资源、能源结构为电石法 PVC 的发展带来了充分的便利性与经济性,因此目前全球大部分的电石法 PVC 生产装置都位于我国。

2017 年 8 月,生态环境部等 17 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生效公告》,明确将禁止新建的氯乙烯单体使用汞、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或使用含汞催化剂,并禁止开采新的原生汞矿;到 2032 年将全面禁止原生汞矿开采。2019 年 10 月,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将电石法(乙炔法)聚氯乙烯列为限制类产能。

目前我国的主流电石法 PVC 生产企业都在积极研发无汞触媒,但因研发成本、设备改造、贵金属触媒成本等都将相应地增加生产成本,未来产品经济效益存在不确定性,无汞工艺在电石法 PVC 中全面落地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随着能耗双控和环保政策趋紧的背景下,电石法 PVC 的核心原材料电石的扩产以及开工等皆受到限制;此外,随着我国乙烯供应渠道的愈发丰富与稳定,以及乙烯法PVC 的环保优势、能耗优势以及性能优势的凸显,国内近年来新增的 PVC 产能以乙烯法为主,乙烯法 PVC 开始逐步取代电石法 PVC。

2)聚氯乙烯的需求情况

聚氯乙烯作为五大通用塑料之一,下游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其相较于传统建筑材料更加节能,因此基建、塑料加工行业成为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其中型材和管材消费占比合计达 43%。从需求的演变来看,一方面,传统管材、型材应用领域有望随着经济增长而稳步上升;另一方面,聚氯乙烯地板、休闲娱乐、医用制品等创新、高端领域的应用或将成为聚氯乙烯需求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聚氯乙烯消费量整体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2021 年国内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约 1,995 万吨,同比下滑 5.3%,主要系 2021 年美国受寒流影响而有相当一部分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停产,叠加欧洲疫情的影响,国外聚氯乙烯货源供应紧张,导致聚氯乙烯出口价格持续向好,许多国内厂商选择对外出口;与此同时,国内产量供应以及需求增长相对平稳,因此导致了 2021 年国内表观消费量下降。

3)聚氯乙烯的供需缺口分析

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聚氯乙烯的主要出口国之一。2020 年,国外聚氯乙烯生产厂商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许多厂家开工率下降甚至被迫停产,国外货源供应紧张;与此同时,国内聚氯乙烯供应相对稳定,出口量整体呈现逐渐走高的趋势,且出口价格增长迅速。

2021 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缓和,疫情防控措施趋于常态化,国内各地陆续复产复工,生产和消费复苏,产品下游需求有所增加;在“碳中和、碳达峰”政策背景下,国内能耗双控和环保政策趋紧,国内部分厂商原料供给受限,且国外主要氯碱厂商在疫情蔓延和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下,开工率下降,双重因素的叠加导致国内外产能供给不足,进一步推动聚氯乙烯价格持续保持在高位。

整体而言,我国具备充足的聚氯乙烯产能,尽管会因为出口价格增长以及相关装置检修而在短期内导致国内供应处于紧张态势,但考虑到我国仍有持续而稳定的新增产能投放,聚氯乙烯在中长期的供需关系仍有望保持合理平衡。

(3)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作为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基础化工品,聚氯乙烯的行业利润水平与产品价格走势方向基本一致。2012-2016 年,国内聚氯乙烯行业因产能扩张过快且缺少约束,使得供给过剩,盈利水平下降,行业内部分新建项目开始延期。2016-2018 年期间在需求走强以及供给侧改革作用下,落后产能的退出速度加快,聚氯乙烯价格出现两次拉升,行业利润水平有所改善。

2021 年,在能耗双控政策下,部分能耗较大的企业受到限电影响,聚氯乙烯生产相应受限,开工率下降,价格进一步提升,行业利润率水平达到历史高点,随后待供需关系平稳后价格回落。

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大方向下,聚氯乙烯行业的准入门槛将进一步趋严,新建产能的批复周期亦将相应延长,该等因素将引导行业未来的产能扩张朝着有序化、合理化发展;与此同时,聚氯乙烯作为现今最为广泛使用的合成塑胶聚合物之一,其下游应用非常广泛,相关需求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因此,从中长期来看,聚氯乙烯行业的行业利润水平有望持续改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