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已成为全球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系大国竞争的重要科技领域,亦系国家交通领域科技创新战略支持方向。
汽车产业链较长,带动效应强,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将带动半导体、通信、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产业的进步,形成跨领域和跨行业的融合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对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型具备重要作用,在相关行业法规及产业政策的持续助力下,汽车电子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电子行业伴随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变革逐步突出人机交互体验以及智能驾驶等特征,终端消费者对汽车的价值定位逐步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行业整体将从一个“硬件为主”的工业产品,演变为“软硬兼备”的智能化终端。
汽车电子的发展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彼时汽车电子系统主要集中在点火系统、燃油喷射系统、车载音响等方面。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系统开始引入了电子控制单元(ECU)。
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与汽车各个部件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提高了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在传统控制系统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使得电子控制单元(ECU)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控制,催生了发动机控制系统和底盘控制系统。在汽车电动化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汽车电子配件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催生了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包括电池、电机以及电控系统。
进入 21 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汽车电子系统开始逐步迎来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变革。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等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汽车电子的重要方向。在汽车智能驾驶方面,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的普及率不断提高,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不断推陈出新,这些功能需要更高精度和更高性能的智能驾驶系统相关电子配件来支持。
同时,车联网、人机交互技术的逐步普及也提升了车主对舒适性、娱乐性以及网联性的要求,推动了汽车电子在座舱领域的发展,智能座舱配件逐渐成为多种车型的标配,催化了车载电子系统功能的日趋完善。
根据 Statista 的统计,2022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 2,949 亿美元。根据赛迪顾问,2020 年-2023 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由 6,595.5 亿元上升至11,341.9 亿元,整体市场规模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9.81%。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2023-2028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