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1-26

①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经历了 40 年的发展,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计算机化阶段、互联网化阶段和“互联网+”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划分都与技术的进步和政务业务需求的发展密切相关。

计算机化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央和部分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1993 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启动了“三金工程”。该阶段电子政务最大特点是通过计算机代替部分人工进行数据和文档处理,政务办公逐步实现电算化。

互联网化阶段:1999 年 1 月,国务院 40 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以信息发布、网上办事、互动交流为目标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由此起步。这一时期,电子政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运用,政府把互联网网站作为政务公开和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更加注重政务业务和数据的联网。

“互联网+”阶段:2015 年 7 月,国务院于 2015 年 7 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并首次提出“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2016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2016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6 年以来,我国全面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电子政务行业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子领域。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2021 年 3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第十七章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中要求: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

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推动下,电子政务进入“互联网+”阶段,并开始向推动公共服务改善、营商环境优化、社会治理改革和行政效能提升的“数字政府”方向发展。2022 年 4 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顶层设计,提到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②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A、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2020 年 7 月 10 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了《2020 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世界排名不断靠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从 2018 年的 0.6811 提高到 2020 年的0.7948,2020 年排名比 2018 年提升了 20 位,位列全球第 45 位,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非常高”的水平。其中,在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中国得分为 0.9059,位列全球第 9 位,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B、我国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区域发展情况

根据 2021 年 5 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 年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省级政府方面,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贵州 8 个省级政府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为“非常高”,占比为 25.00%。区域角度方面,华东地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相对较高,平均值为 90.54,保持领先地位;华南地区紧随期后,平均值为 88.01;华中、西南和华北三个区域总体指数得分差距较小,均值分别为 86.75、86.34 和 85.24;东北地区大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的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值为 82.80;西北地区的总体指数相对较低,平均值为 77.04。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各区域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均得到快速提升,但受区位环境、发展基础、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整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

③我国电子政务行业市场整体规模情况

2014 年-2020 年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张,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2.21%。2019 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增长,市场规模接近3,375 亿元,较 2018 年增长 10.29%。2020 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约为 3,682 亿元,较 2019 年增长 9.10%。

随着我国政府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平稳增长,预计 2021 年至 2026年每年增长率约为 10%,2026 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6,523 亿元。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