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拉动和政策支持下,产业规模迅速增长。中国一直是集成电路最大的消费国,但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值占比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根据 SEMI 数据,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从 2014 年的 375 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 1,063 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地区 2023 年半导体设备销售规模达 366 亿美元,呈逆势增长态势,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根据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2024 年 9 月发布的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 1-6 月,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 1%,达到 532 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为 247.3 亿美元,达到上年同期的约1.8 倍。
半导体设备作为产业链的核心支撑环节,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目前主要依赖进口,但国内厂商正在逐步突破,国产化率正在持续提升。例如,北方华创等企业在刻蚀机、PVD、CVD、清洗机等设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伴随本土头部晶圆厂的扩产节奏,与之配套的产业链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升,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等都将迎来国产化加速渗透的产业发展机遇,本土晶圆制造能力和供应链配套相应将进一步提升。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升级的宏观环境冲击下,半导体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凸显。随着国产半导体设备的技术突破和下游验证加速,以及国产晶圆产线扩产潮的兴起,半导体设备的国产替代空间和前景广阔,核心半导体生产工艺设备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
国内晶圆厂商受国际贸易纠纷等因素困扰,积极推动半导体设备供应链的国产化进程,注重对国产设备的采购及与本土设备厂商的共同研发与合作。
近几年,本土设备厂商技术水平和产品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晶圆厂客户从供应链安全、性价比优势以及更迅捷的本地化服务等角度考虑,逐渐将国产设备纳入采购的重要选择,为本土设备厂商带来发展机遇。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