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新闻

精密功能材料行业及主要下游发展趋势
思瀚产业研究院 富印新材    2025-02-25

精密功能材料行业长期由以 3M、日东、德莎、罗杰斯等国际知名品牌为代表的材料领域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上述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内的世界性领导者,研发和生产能力强、技术水平领先,产品种类齐全,品牌优势明显。

国内本土企业起步较晚,多数规模较小、产品品类单一、研发能力偏弱,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尚处于后发地位,但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消费电子领域功能性材料厂商起步相对较早,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已经掌握部分高端材料的生产技术,并在消费电子、汽车、家电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产品的终端应用,具备了在部分细分产品领域与上述国际主导厂商直接开展竞争的能力,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对进一步完善国内中高端功能材料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①精密功能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A、技术创新和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增长

精密功能材料属于高端功能性材料,在消费电子、家居、汽车等行业有着丰富广泛应用领域,除了传统的配饰件固定粘接功能外,随着智能手机大屏化、折叠化趋势,家居、汽车智能化趋势,精密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展至屏显、电子元器件固定等方面,同时也经历着技术革新的高潮,以应对下游消费市场产品的技术迭代和日益复杂的需求。

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提升胶粘材料的综合性能,如增强粘接力、改善耐温性、提高耐化学腐蚀能力,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耐用性。同时,由于下游应用产品类型的多样性及各类产品型号的多样性,根据下游应用量身定做高性能、多功能的复合功能性材料,为客户提供全套完整的粘接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精密功能材料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这将对行业内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B、环境可持续性和安全性的关注

双碳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共识。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要从政策、税收等方面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十四五规划”及 2035 远景目标文件提出“十四五规划”期间二氧化碳排放需降低 18%,国务院多项政策文件均将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并以 2025 和 2035 为节点,逐步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的目标。双碳背景和公众对健康安全的关注推动精密功能胶粘材料行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在:1、减少在胶粘材料中使用有害溶剂,特别是含有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产品;2、对于可回收性和生物降解性材料的需求正日益增长,研发新型胶粘材料,以便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能够在使用寿命结束后更容易地被回收或生物分解;3、随着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制造概念的普及,胶粘材料的生产过程也在变得更加环保,比如采用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减少废物产生。这些变化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也满足了消费者和政府对绿色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C、国产品牌技术升级,本土化需求市场拓宽

精密功能材料行业国产品牌起步较晚,相较于 3M、日东、德莎、罗杰斯等国际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有一定差距,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等均处于劣势。以屏显为例,高端光学膜、OCA光学胶企业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如美国的 3M 和日本的三菱化学,三星 SDI 更是成功开发了世界上首款为可折叠手机设计的 OCA 胶。

然而,随着全球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屏幕显示产业产能向中国转移,基于产品交期、供应链稳定性、成本控制和技术支持等因素,国产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内的精密功能材料发展机遇显著。国产品牌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在国外企业具有先发优势的基础上,部分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伴随各项国家政策支持,国产品牌市场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D、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精密功能材料行业发展

精密功能材料行业属于国家政策重点支持鼓励的新材料产业,2021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指出,目标到 2025 年,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明显提高——供给高端化水平不断提高,到 2035年,成为世界重要原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应用高地,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2024 年发改委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将低 VOCs 含量胶粘剂、功能性膜材料,新型显示和先进封装材料等电子化学品及关键原料的开发与生产列为鼓励发展产业。国家政策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策支持使企业能得到更大的财政资助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大研发创新。

此外,国家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助推产业升级,通过引导资金和资源流向优势领域,促进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精密功能材料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②下游主要行业发展趋势

A、消费电子行业发展趋势驱动精密功能材料光学性能、精密性创新

a、大屏化、曲面屏趋势

近年来,在市场消费倾向的改变下,用户对优质媒体和互动体验的渴求、高清视频、虚拟现实以及增强现实的兴起,对电子设备外观的更高追求以及用户在移动性和功能性之间平衡的需求,各种电子设备诸如手机、手环、平板电脑等纷纷向大屏、曲面屏及折叠屏方向发展。

柔性 OLED 替代 LCD 成为主流趋势。相较于 LCD 屏幕,OLED 屏幕具有支持屏下指纹、柔性佳、功耗低、更轻薄、色彩更加明亮鲜艳等优点。根据思瀚咨询预测数据, 2023 年柔性和刚性AMOLED 屏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会接近 50%。

柔性 OLED 渗透率的持续提高将带动对光学胶、光学薄膜等功能性材料量价齐升。并对功能性膜材料提出更高要求,OLED 器件由于其自身特性,对大气中的污染物、氧气以及潮气都十分敏感,一旦受到水氧气等的侵蚀很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阴极材料产生针孔、OLED 的发光量子效率降低,因此,要实现 OLED 器件的大规模量产及应用必须在封装和粘接固定时采用能有效密封、阻隔水汽且高透光的精密功能材料。

除此以外,同时由于折叠屏手机显示面积变大,所需的 OCA 面积相比一般手机有大幅提升;且折叠屏折弯次数需达到几十万次以上,对OCA 的耐折弯及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在开合过程中 OCA 还需要保持流动性且不能脱落。

随着手机等各智能终端的越来越薄,人们对各类保护膜的需求量剧增,我国手机保护膜需求量逐年增加,其中 2022 年中国手机保护膜需求量同比增长 7.2%。随着智能设备的产品迭代,消费者对保护膜的功能性需求愈发多样,对精密功能材料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超薄化趋势

随着个人智能终端(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不断发展,产品轻薄化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3D 工艺逐渐取代 2.5D 工艺。为了降低手机厚度,手机设计者采用的方案之一就是将后盖与中框采用粘接的方案代替之前的卡扣设计。而 3D 设计会使后盖与中框之间的空隙公差较大,存在后盖起翘变形和密封性较差的风险,所以更需要功能材料具有非常好的抗起翘性能和贴附密封性能。由于功能性泡棉胶带和亚克力胶带都具有较好的贴附性,在超薄化趋势下,其在电子产品的组装中应用率不断提高。

虽然精密功能材料虽相比于传统的螺丝固定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但由于对轻薄化的极致追求,电子设备内部空间愈发紧密,内部精密结构组件的粘接固定进一步对精密功能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在满足原有性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轻薄性及精密性。

B、家居智能、环保化趋势

驱动精密功能材料复合性能、环保性创新随着“万物互联”、“全屋智能”的流行,家具行业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家电消费稳步迈向“数智化”时代,智能家居设备的增多导致对高性能胶粘材料的需求激增,这些材料不仅需要提供坚固的粘接和有效的密封,还需具备如热管理、电气绝缘等高级功能。例如,智能门锁、传感器和控制面板的组装依赖于能够承受长期使用的耐用胶粘材料。同时,随着人们对环保、健康的关注增加,胶粘材料的生产也要求使用更环保、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向转变。

C、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驱动精密功能材料复合性能创新

a、轻量化需求

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汽车行业正朝着低碳环保的方向不断努力,汽车轻量化成为实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轻量化即在保证汽车结构强度和安全性的同时,尽一切可能进行减重,提升动力,减少能耗,降低排放。尤其新能源汽车,为提高续驶里程,对轻量化要求极为严苛。

汽车工程协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指出,纯电动乘用车的轻量化系数,应当于 2025 年、2030 年和 2035 年分别完成降低 15%、25%和 35%的目标。车身轻量化的主要路径为材料应用轻量化、结构设计轻量化、制造工艺轻量化。轻量化材料在电池包和车身中的应用构建了丰富的用胶场景。汽车制造商采用的多种复合材料如铝、碳纤维等高性能轻量化材料使不同材料之间的粘接方式成为关键挑战,因此,精密功能材料成为了轻量化材料能否实际发挥减重优势的重要因素。

当下主流的汽车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铆接和机械连接等,随着各种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传统焊接和机械连接的适用性受到限制,接头中应力分布均匀、强度高、成本低、质量轻的功能性材料则脱颖而出。功能性材料可调节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特性差别,兼具防腐、密封等功能。得益于其不易变形、结合应力分布均匀的优点,胶接技术逐渐成为解决连接难题的重要技术之一。

除此以外,随着车身不断减重,安全性和耐撞性能变得日益重要。结构和耐碰撞胶粘剂专门设计用于吸收碰撞能量,并帮助保持乘客周围的部件完好无损(如车身结构、挡风玻璃、电池包)。

在提升驾乘体验方面,新能源汽车的 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也是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的考量因素。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运行更安静,道路噪声及细微的异响都非常明显。由于紧固件和点焊会随着车龄的增加而产生松动或腐蚀,通过胶粘接的车身结构和部件因为连续粘接可减缓振动,减少或消除金属紧固件和点焊,从而有助于优化 NVH 性能。

b、智能化需求

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能源、互联和智能三大革命。互联革命和智能革命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密不可分。互联化和智能化技术也将成为新的汽车核心技术,并推动汽车产业迎来新开发模式、新生产模式、新使用模式、新维护模式、新基础设施、新出行生态圈,进而催生出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

汽车工程协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指出,2025 年左右,HA 级自动驾驶技术开始进入市场;2030 年左右,实现 HA 级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2035 年以后,HA、FA(完全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车辆具备与其他交通参与者间的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能力,各类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

智能驾驶系统是智能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最核心的增量部分,而汽车传感器是实现智能驾驶的核心硬件。车载摄像头应用广和成本低的特性,将成为未来汽车智能化中使用最多的传感器。

在摄像头用胶中,除了芯片封装,功能模组也是用胶大户,尤其是摄像头模组,将带动各种光学胶、亚克力胶、缓冲泡棉、密封泡棉等精密功能材料的需求量增长;此外,汽车摄像头模组长期处于室外状态,环境复杂,温度变化、紫外线、湿度、盐雾、灰尘等等因素,都对胶粘材料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高温、低温环境下均保持良好性能的同时还要防止紫外线长期照射下的老化、湿度变化影响胶粘性能及清洁剂、油脂等化学物质影响。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