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发展概况
节能服务产业在我国节能技术应用和节能项目投资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推动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之一。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3 年底,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达到 13,801 家,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达到 96.3 万人,总产值为 5,202 亿元,同比增长 1.7%。2023 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新增投资 1,647 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 4,384 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 10,785 万吨,为我国扎实推进绿色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国务院 2024 年 7 月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广绿色建材、清洁取暖和分布式光伏应用,引导资源能源富集地区促进能源化工、大数据等产业集群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2)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行业内公司数量快速提升
目前,节能服务行业总体仍处于发展前期,呈螺旋上升式发展:2020 年前后,原有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逐渐进入行业成熟初期,随着“双碳”业务的延伸,节能服务市场内涵和外延的不断丰富,不同业务模式和不同领域的中小型企业大量进入市场,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出现二次增长。产业规模上,根据 EMCA 发布,在“双碳”战略的引领下,节能服务产业在“十四五”期有望以年均 10%-15%的速度中高速增长。
节能服务公司数量上,近几年呈现快速增加趋势。近三年,节能服务市场热度持续增高,大量中小型企业进入节能服务产业,吸引了大量资金技术人才涌入,节能服务从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根据 EMCA 统计数据,2021 年至 2023 年间成立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为 6,990 家,占截至 2023 年末节能服务公司总数的 51%。
2)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不断增加,技术突破带来节能效益提升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起源于 70 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节能机制。它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即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自 1998 年我国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节能服务产业规模逐渐扩大。许多用能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节能减排改造机制也逐渐熟悉并接受。近
年来,中国政府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给予了高度关注,许多重要的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推进中国节能的重要措施。2021 年,国家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创新绿色服务供给模式,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
2022 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暂免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货物、服务)增值税,并规定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所得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截至 2023 年末,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达到 1,647 亿元,自 2016 年末上升约 53.35%。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