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柴油发电机市场加速增长,中国市场占比提升
根据Frost&Sullivan和思瀚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5-2023年全球柴油发电机市场规模由114亿美元增至165亿美元,CAGR为4.7%;疫情后全球柴发市场增速加快,2021-2023年全球柴发市场规模CAGR为9.8%。
中国柴发市场快速发展,占全球市场比例持续提升。2015-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由23亿美元增至47亿美元,CAGR达到9.5%,近三年(21-23)中国市场发展速度有所提升,CAGR达到10.5%。2015年中国市场规模占全球19.8%,2019年占比达到27.8%,近年来逐渐稳定在28%左右。 根据Global Info Research的数据,目前中国为全球最大的柴发组装生产地区,占有约59.9%份额,北美占比15.2%位居第二。
国际大厂占据第一梯队,市场分散竞争充分
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多年发展已形成成熟的体系,竞争较为充分。第一梯队为国际龙头企业康明斯、MTU、卡特等,多为整机和主要部件厂家,原装机为主,性能较强,价格较高,主要服务高端客户,地位较为稳固;第二梯队包含国产原装、国产OEM和部分进口品牌,如潍柴、玉柴、泰豪、科泰、苏美达、伊蒙妮莎、奔马,国产OEM厂家普遍适配国内外多种头部品牌发动机,较为灵活,价格较第一梯队低,服务中高端市场,在IDC、金融行业影响力有限;第三梯队为本土中小型组装厂,主要针对低端民用市场。
据泰豪数据,2021年中国柴发市场国际龙头康明斯/MTU/卡特/科勒分别占有4%/3%/2%/2%份额,国内品牌泰豪/科泰/苏美达分别占有4%/3%/2%,国际/国内龙头分别占有11%/9%份额。近年来国际龙头产能有限,国产柴发凭借着产能和交期优势市场占有率提升,2024年国产原装和OEM厂开始进入IDC供应链。根据科勒数据,国内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工业用柴发市场CR5由2016年35%提升至2019年54%,其中国际品牌MTU、康明斯,国内品牌泰豪占有率均有较大提升。
国产柴油机取得突破,柴发市场持续国产替代
中国柴发行业主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滞后。复盘历史进程,中国柴发市场景气度上行主要由电力短缺现象推动,不同阶段的特征受到客户、供应商、技术突破影响。我们认为,随着近年来新能源开始并网、环保政策趋严、数据中心等高能耗项目建设、国产柴油机技术进步、高端客户验证,柴发市场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国产柴发品牌有望受益。
第一次发展期:8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用电量快速提高,电力基础设施较为老旧,造成全国性缺电现象,柴油发电机作为替代电源需求快速提升;
第二次发展期——外资品牌垄断:90年代广东地区出现外商投资潮,大量建设工厂,造成区域性供电紧张;外资企业对电力基础设施可靠性要求较高,且对外资品牌较为熟悉,带动柴油发电机需求增长,国际柴发头部品牌康明斯、CAT、科勒等在此时期进入中国并垄断市场;
第三次发展期——本土OEM崛起:00年代入世后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东南沿海地区供电紧张,柴发需求快速增长,本轮上行期本土OEM厂获益较大,大量中国民营柴发OEM品牌成立,例如泰豪、科泰等成立于此时期;
第四次发展期——本土原装崛起:10年代左右随着大规模基础建设计划、节能减排政策,发电机组需求较大,潍柴、玉柴、上柴等国内柴油机制造商在大功率段取得技术突破,本土原装柴发品牌崛起;2024年本土原装和OEM品牌通过客户验证,开始进入数据中心市场的竞争。
国产柴油机取得突破,IDC领域实现0-1突破
2024年开始,国产柴油发电机组原装机厂商通过验证,开始进入大型IDC市场。根据中国移动采购招标文件,2023年及以往年度采购的2000kW高压柴发为本土OEM厂商,主要配套进口品牌发动机;而在2025年公布的中标公告中,潍柴成功中标2000kW柴发,低压订单占比70%、高压订单占比23%(根据招标规则估计)。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