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化应用,万物互联的时代已逐步到来,全球数据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5年,全球被创建、采集或复制形成的数据集合规模将达到175ZB,接近2018年数据规模32ZB的5.5倍,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金融服务、生产制造、医疗保健及媒体娱乐等行业的数据增长,其中,全球27.8%的数据将来自中国,规模达到48.6ZB,中国届时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数据生产国。政务、企业、个人数据等各类数据只有获得有效存储,才能确保其在有需要时充分发挥战略资源的价值,因此,当前与数据规模的指数级增长同步到来的是海量数据存储需求,尤其是底层温冷数据存储需求的迸发。
全球数据爆发增长将持续推动数据存储产业格局的演变,一方面,“云—边—端”三级分布式存储架构将会被进一步采用,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未来5年,我国分布式存储系统将保持23.2%的复合增长率。另一方面,5G还未真正到来,传统的中心化存储方式就已经暴露出多种弊端:数据安全性差、成本高、易丢失、带宽网络需求高、传输速度慢等。尤其关于数据存储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2021年,全球技术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网络安全的下一步》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数据泄露记录比过去15年的总和还要多”;数据安全公司Imperva指出,“自2017年以来,全球网络攻击泄漏数据记录数量平均每年增长224%”,IBM发布《2021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指出,“2020-2021年,单次数据泄露对企业造成平均424万美元的损失,同比增长10%,创7年来新高”。数据安全问题并没有因为技术的逐步成熟、立法的日渐全面而有所减少,反之,数量更为惊人、损害更为巨大,数据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挑战。
当前,数据存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5G时代下大量的数据存储需求,而数字化超常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重大数据安全事件,折射出数据存储方式存在的弊端,变革随之而来。存储介质安全是数据存储空间规模安全的根本,是数据安全的底层保障,数据安全首先要做到存储安全。
与传统储存方式相比,光磁电智能混合存储技术能够满足防范外部侵犯、持续性监控、备份和加密等需求,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被窃取、篡改,在数据迁移、近线备份、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等方面还具有介质寿命较长、移动性能良好、投入成本较小等明显优势。目前,我国光存储技术应用部署相对有限,仍需国家、行业、企业与用户共同发力,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已实现光存储技术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且持续开展光存储前沿技术研发的企业,将在光存储影响力逐步提升的新型数据存储体系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以存储安全为数据全流程安全牢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