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政策支持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我国是电动两轮车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电动两轮车因其经济、环保、方便的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已成为居民日常代步、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现代交通体系、缓解拥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动两轮车作为绿色出行方式被政府极力倡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行业的发展。
工信部先后于2016年8月和2018年5月发布了《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以下简称“《新国标》)”,鼓励电动两轮车向轻量化、多样化、时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引导其高质量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11月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到要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
国务院于2017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7月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电动自行车》,将电动自行车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CCC认证管理。2018年11月,全国人大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版)》,鼓励开发、生产、使用节能环保型摩托车。
(二)电动两轮车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是全球电动两轮车生产的第一大国,电动两轮车作为重要的短途交通工具,已渗透到消费者个人出行、即时配送、共享出行等诸多领域。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日益恶化,很多大中型城市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同时,随着农村和乡镇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的出行半径不断拓展,中短途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动两轮车同时具备经济、便捷、省时省力的优点,交通成本优势更是非常明显,高度契合了广大城乡居民需求,成为中短途出行的主要选择,很多家庭和个人即便拥有了汽车或电动四轮车之后,在中短途出行时,也更倾向于机动灵活、停放方便的电动两轮车作为交通工具。广大城乡居民对电动两轮车的需求是行业高速发展的经济驱动力。
(三)《新国标》及其他行业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行业容量拓展和行业集中度提升
2019年4月,《新国标》正式实施,在此之前,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广泛的市场基础。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突破2.5亿辆,年均产销量多年维持在3500万辆上下,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较低。《新国标》全面规范了电动自行车的研发、生产、销售、流通和使用等环节,带来了竞争秩序以及市场容量等方面的变化。首先,各地为《新国标》的实施设置了长短不同的过渡期,根据现有实施情况,预计将于2024年底结束。过渡期结束后,不符合《新国标》要求的车型将不允许上路通行,由此产生的替换需求带来了市场容量新的增长点。
其次,《新国标》实施后,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的需求大幅增加,很多生产企业不得不通过严格的准入审查以取得生产经营资质。此外,所有电动两轮车均须经过3C认证才能上市销售,每款车型的3C认证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些要求大幅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和整车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对于规范电动两轮车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秩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从最近两年《新国标》的实施效果来看,行业整合有加快的趋势,市场份额将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规范发展与过渡期替换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份额呈现出向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集中的趋势,行业秩序加速优化、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