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改革的关键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制定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要超过 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新能源未来将成为新增电源的主体,并在电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传统的电网设计无法适应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因此电网改革的关键是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电网改革首先必须实现电力信息化: 新能源消纳对发电、输变配电、售用电侧的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首先必须实现电力信息化,从而实现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等。我们认为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改革思路下, 一方面需要关注电网的整体投资节奏和方向,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发电、配电、售用电环节的市场化进程。
电源侧: 由于新能源发电呈现出波动性和间歇性, 功率预测、并网控制成为新能源电站必备功能需求,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相关考核要求更加严格,沙利文预测到 2024 年功率预测和并网控制系统市场规模约 18 亿元, 其中并网控制系统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功率预测系统由于模型调优需要数据和经验累积,强者愈强, 先发者具有一定优势。
电网侧: 2020 年核心调度系统开始新一轮 5-10 年迭代周期,市场空间约 200 亿元,电网调度是决定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核心环节,国电南瑞等国家队优势突出。在输变配环节, 智能运维有助于降低电网运维成本、运营风险,预计未来有存量 700 亿市场空间, 当前无人机、机器人巡检、通道可视化等细分赛道众多,格局分散。
辅助服务: 由于电力供给和需求侧目前不可能做到完全随发随用,因此诞生了电力辅助服务, 即除正常电能生产、输送、使用外,由发电侧并网主体、新型储能和能够响应电力调度指令的可调节负荷提供的调频、调峰、调压、备用、黑启动等服务。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2》,理想场景下 2026 年我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 79.5GW, 2022 年-2026 年将保持近 70%复合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 将带动储能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市场快速发展; 虚拟电厂协助电网降本增效, 近年来激励政策频出, 根据国家电网保守预计市场空间 500-600 亿元以上, 日前全国首个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已落地,未来有望快速推进,我们认为虚拟电厂聚合平台以及配套的软硬件产品服务为电力信息化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潜力,当前入局者众多,我们看好掌握发电及用电侧核心数据的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