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大宗商品价格是金融市场的重要“晴雨表”。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金属、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铝、钢材、铜、化学原料、黑色金属等原材料。
我国是大宗商品的最大进口国和消费国,不少基础原材料和农产品销量居世界前列,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也引起了一些实体企业的担忧。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高级主管翟新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来自货币宽松以及产需错配等多因素交织的结果。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宗商品行业特聘讲师、生意社钢铁行业特聘专家何杭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从大宗商品快速上涨的成因来看,由于疫情原因,全球活动、消费停滞,物价也跟着重跌。但随着疫苗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也回到正轨,原有的消费需求也迅速恢复,需求的增加必将带动物价上涨。
在何杭生看来,此前,因疫情原因,也导致了不少企业倒闭或是延迟扩产计划,在产品供给减少无法满足暴增的需求下,供需失衡再次刺激物价上涨。加之,为了促进消费市场复苏,全球大“放水”时代来临,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再给大宗市场注入新鲜上涨动力,最终导致全球大宗商品均出现大幅上涨。
据生意社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显示,2020年国内疫情控制之后,全国市场复苏开始,即从2020年4月初至今,BPI为1028点,创下周期内的历史新高,较2020年4月初上涨了44.59%(周期是指2011-12-01至今且多数产品创下10年或历史新高价格)。
企业成本利润双双承压
前不久,浙江某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作为不锈钢加工企业,原材料上涨,直接推高了我们的成本,挤压了我们的利润。现在我们正面临两难局面,企业不生产不行,生产又不赚钱。”
这位企业负责人还透露,很多订单都是去年签订的,为了讲信用,也为了稳定市场和客户,不能随意涨价。所以,现在只能勉强维持,即便不赚钱也要生产,要熬过这段时间。
湖北某公司负责人曾对媒体坦言:“我们公司是加工铝材的,利润几乎被原材料涨没了。铝材从原来的14000元/吨涨到现在的18000元/吨,有些客户看涨幅这么大,也不敢进货了。这样一来,不但影响了我们企业的利润,现在销量也下降了10%左右。”
据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原材料就涨价了,现在钢、铁、铝价格都在全面上涨,就连废铁也从原来2500元/吨涨到现在3500元/吨。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对于企业利润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压力。”翟新荣表示,如果石油天然气价格维持在9000元/吨以上,那么接下来的几个月就会传导到下游企业中,作为下游企业来说,不论是利润还是成本都不得不承受涨价的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3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从环比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中,价格上涨的有30个,上涨面达75%。
资料显示,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涨幅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5.3%,涨幅分别扩大2.3、0.8和3.2个百分点。
此外,受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国内工业生产和投资需求上升等因素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4.7%,涨幅扩大2.4个百分点。近期国际市场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较多,推动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4.5%,涨幅扩大3.0个百分点。
对制造业影响整体可控
需要指出的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进一步推动了民生物资涨价。何杭生说,大宗商品作为全行业的基础原材料,其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会传导至下游终端制造业的原料成本上升,那么就会导致主要商品的物价上涨。所以就造成了通货膨胀。例如,铜、镀锌、彩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TCL、格力、三星等各大家电价格上涨10-15%左右。再比如,纸浆、瓦楞纸等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了生活用纸、办公用纸价格上涨10%等。
有文章认为,与去年同期相比,期货价格涨幅均在50%以上,现货价格也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原材料涨价,不但直接推高了企业的成本,挤压了企业的利润,同时也引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资方面的涨价。
针对大宗商品大幅上涨,今年4月初,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次会议时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4月9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也强调,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制造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总体上还是可控的。”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指出,相关涨价因素多具有短期性和突发性,目前全球债务高企、贫富分化悬殊、老龄化问题突出这些结构性矛盾导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黄利斌说,我国具有充足的宏观调控政策空间和强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制造业门类齐全、产能充沛、供给充裕,市场自我调整的适应性较强,有关部门也已经在采取措施加强保供稳价的工作。
黄利斌进一步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举措推动稳定原材料价格,加强运行监测和价格监管,稳定市场预期,及时发布运行情况,做好舆情引导,防范市场恐慌性购买或者囤货。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垄断市场、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支持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协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鼓励冶炼企业及加工企业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要大力提升上游原材料供给,推动战略性工业原材料进口多元化,丰富供给体系。对于供需严重失衡的原材料,阶段性提升国内产量,及时释放战略储备,着力缓解供需矛盾。同时,要探索建立平抑价格波动的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在经营中坚持风险中性原则,尤其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积极、合理利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