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将保持较高水平
在经济发展推动和电力系统架构调整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电力投资结构经历了“电源优先”、“输电优先”、“均衡发展并倾斜配电网”三个阶段。近年来,在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用电负荷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不断提高,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电网在“十四五”期间年均投资规模将不低于 5,000亿元,其中 2022年计划投资总额为 5,012亿元,同比增长 8.84%。南方电网在“十四五”期间的规划投资总额约为 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加 51%。
在主网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开启新一轮特高压建设,规划特高压工程“24 交 14 直”,总投资 3,800 亿元,较“十三五”期间有较大增长。特高压建设能够带动众多产业链发展,除一次、二次电力设备外,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智能化终端、智能巡检服务等细分市场空间也会得到扩张。
在配网建设方面,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国家电网在 2016 年至 2020 年间继续加大配电领域投资,占比提升至26%。“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将配电网建设列为重点投资环节,规划投资达到 3,200 亿元,占比约为 48%。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的发展,配网的能量流、信息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能源电力配置方式将由“部分感知、单向控制、计划为主”,逐步转变为“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对目前配网的设备体系、运维能力、调度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2)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电力产品及服务的技术创新
2021 年 3 月 15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了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电力系统在形态、特性和机理等方面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为适应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一方面需要建设与新能源发电基地配套的大规模储能项目,升级电网基础设施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接入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将更易受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导致电力系统的脆弱性和风险增加,需要加强对新能源相关业务场景的巡检、运维、管理能力,以及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新能源发电量预测等技术研究。
(3)数字电网建设促进电力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
伴随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数字电网建设同样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建设工程。数字电网以现代电力能源网络与新一代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云大物移智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工具,以“发、输、变、配、用”各环节产生的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是电网在数字经济中所呈现的能源生态系统新型价值形态。
数字电网具有物理、技术、价值三大内涵属性,其中:在物理属性方面,依托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通过对电力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应用,满足新能源发电出力预测、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等新型电力系统对电网提出的新要求,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在技术属性方面,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覆盖电网全过程与生产全环节的数字孪生电网,并构建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的数字业务平台,利用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实现业务的数字化;在价值属性方面,以释放数据资产价值、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重塑为目标,以电力数据资产为要素,通过挖掘数据价值提升服务质量、支撑政府决策,繁荣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态。
编辑:赵青
来源:煜邦电力 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