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七十年代国内研发成功电工薄膜以来,国内薄膜材料得到快速发展,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 年-1988 年)是薄膜材料的初期发展阶段,生产企业分布在四川、安徽、江苏和广东,产品产量初具规模,薄膜厚度范围在 10μm~12μm,耐压强度较低。市场供不应求,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毛利空间较大。
第二阶段(1989年-2008年)是薄膜材料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和整合阶段,该阶段行业主要特点是:国内民营企业和部分包装薄膜企业进入薄膜材料行业。企业重视技术创新,耐高温薄膜、双面粗化薄膜陆续投放市场,薄膜厚度范围扩展到6μm~12μm,耐压强度等各项指标得到提高。产品占领了大部分国内市场。企业越来越注意品牌的培养和建设,宣传投入逐渐加大,企业销售网络快速发展。该阶段生产能力和产品产量增速较快,但由于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产品产量和利润水平曾有所下降。
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是薄膜材料行业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国家战略,电力工业、高速铁路、新能源行业(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计划,使薄膜材料制造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工艺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更高需求,同时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产量以满足下游行业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