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药品种逐步丰富,结构逐步优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药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20 年全国农药品种数量 714 个,比 2010 年增加 97 个,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高毒剧毒化学农药(不含杀鼠剂)品种 10 个,比 2010 年减少 13 个,使用量占比由 5%降到 1%以下。
截至2020 年底,农药登记产品总数 41885 个,比 2010 年增加 12688 个,其中,登记的杀虫剂占比由 53.2%降到 43.5%,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由 21.9%、21.1%和 2.1%分别提高到 26.0%、26.7%和 2.8%。(资料来源:《“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与国际农药产品结构,特别是除草剂逐步趋于一致,进一步提高了对于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度。
(2)行业整合加速,继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我国农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落后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未能形成规模经济优势。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强化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我国农药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时期,行业整合加速,继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022 年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将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为: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到 2025 年,着力培育 10 家产值超 50 亿元企业、50 家超 10 亿元企业、100 家超 5 亿元企业,园区内农药生产企业产值提高 10 个百分点,生产企业数量由 2020 年的 1705 家降至 2025 年的 1600 家。
(3)新型环保农药将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的转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加强,使得环保治理要求和力度日益提高。我国积极响应全球对于高毒、高风险农药的禁用、限用管理措施,农业农村部等相关主管部门历年来陆续发布了多项关于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的公告,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随着农药使用及管理政策日趋严格,传统的高毒、低效农药将加快淘汰,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环保农药成为行业研发重点和主流趋势,农药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缓控释剂等新剂型加快研发和推广。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农药新产品的推广将有效促进我国农药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
(4)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进一步推广
农药行业作为精细化工行业中的细分行业,受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三废”排放。在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背景下,加快促进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农药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已成为保证农药企业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发展方向。
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环保投入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面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和“三废”处理技术,不但能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而且能够降低原料消耗量,同时结合“三废”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推广也是实现我国污染控制重点由末端治理向生产过程控制转变的重要措施,是农药行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环保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5)研发创新持续优化,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农药基本形成仿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格局,改变了过去进口与仿制为主的局面。化学合成、生物发酵等新工艺、新技术取得突破,研发创制了毒氟磷、乙唑螨腈、环吡氟草酮、双唑草酮等 50 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现有的农药品种 90%以上实现国产化。(资料来源:《“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
此外,主导品种和中间体绿色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装备的集成化和大型化、工艺控制自动化、水基型剂型加工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农药工业化生产,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
未来随着我国农药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我国农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使我国农药行业向新药创制和生产中高端产品的方向转移,切实增加农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带动我国农药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