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民经济发展由快速到平稳,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支撑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2012-2022 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 2012 年的 52.86 万亿,增长至 2022 年的 121.02 万亿,平均增速超过 6.3%。
自 2019 年以来,国民经济增速放缓,进入稳定发展时期。2020 年以来,因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以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通信设施、生态环保和市政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成为全球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2020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个主要经济体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增长,例如,中国 2020 年开始推行“新基建”,2021 年 11 月,美国国会也正式通过了基础设施法案。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从整体滞后、瓶颈制约、基本缓解到总体适应的跨越式转变,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基建领域成绩斐然,高铁里程、公路里程、港口吞吐量等多项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建设港珠澳大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多个代表性超级工程。
我国基建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集中全力发展重工业,基础工业体系初步建成;②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加快完善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基础原材料、农林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缺口,基础产业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基建水平取得重大飞跃;③四万亿基建刺激方案出台后(2008-2017),基建迎来又一次成长高峰,期间逆周期调节作用持续凸显,共经历三次强力“稳增长”,基建增长动力转为政策驱动;④基建低增长时代(2018 至今),2018 年起地方融资平台监管持续趋严,资金端约束加强,基建增长明显放缓。
近十年来,基建细分领域中市政类基建领域发展较快,在发展地域上,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下,西部地区基础建设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从支持基建的投融资模式来看,基建资金来源已经从早期的中央财政主导,逐步建立起以城投为主的投融资模式。
(2)加强基础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应适度超前发展
2022 年 4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会议定调加强基建的重大战略意义,上升至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新高度。会议指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备重大意义。
因此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快新基建建设,提升传统基建水平,适度超前。基建战略意义已从“托底经济的工具”上升至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新高度。中央财经委会议近几次讨论主题包括共同富裕、碳中和等中长期重大战略问题,“全面加强基建”成为中长期战略规划,为我国经济长期维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基建发展将迈入“十四五”新时代。
2022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意见》提出通过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存量资产。在强有力的政策及配套资金的支持下,基础建设领域的优质高效发展将迎来新局面。
编制:沈吟秋 责任编辑:赵皋
来源: 思瀚产业研究院 勘设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