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链上游:预制菜原材料提供商
预制菜产业链上游主要以基础农产品为主,包括蔬菜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调味生产行业等,整体分布较为分散。农业企业依托原材料优势和渠道积累,具备先天优势,常布局预制菜业务,如圣农、正大、新希望等。通过与农户合作、自建农场、参控股农业子公司等形式,保证原材料品质和供应。
不过,初级农产品原料价格受供需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主材、辅材及调味品等直接原材料投入占预制菜产品总成本比重较大。因而其价格波动对预制菜成本影响较大,最终影响到预制菜行业的盈利水平。如行业龙头味知香,预制菜直接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近91%。此外,有实力的中游厂商也会介入上游环节。因此,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正快速推动上游种植/养殖产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并反哺下游生产厂商。
2、中游:预制菜生产商
预制菜产业链的中游生产环节多样,主要涉及专业预制菜厂商(含速冻食品商)、餐饮企业自建央厨、上游农业企业、部分零售型企业等。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9日,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7.59万家。近10年来,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注册量超过1万家,2019年新增1.28万家,2020年新增1.29万家,2021年新增4212家,2022年新增3470家。不难看出,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增长势头最猛,2021年和2022年增速下滑。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和冷链技术的逐步完善,预制菜行业在餐饮变革和居家消费的推动下迎来行业风口,行业入局者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
3、下游:预制菜销售渠道
预制菜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支撑。由于预制菜多是冷冻冷藏商品,必须保证特定温度的运输环境,对运输存储要求较高。坚实的冷链物流和冷储存技术保障才能保持预制菜品的新鲜度。
预制菜产业的下游主要是以B端为主、C端为辅的消费结构。下游终端以餐饮和零售市场为主。B端方面,大型商超及餐饮酒店承担渠道重要角色,餐饮酒店是预制菜消费的主赛道;C端方面,大型商超、便利店、生鲜超市、外卖等直接触达消费者,是预制菜销售的重要渠道。另外,新零售和电商直播平台正在刺激C端消费新活力。新零售(生鲜电商、社区团购、新型火锅超市)和直播平台正逐渐成为预制菜新的销售渠道,多因驱动B/C端需求持续高涨。
总体而言,上游玩家具有成本、渠道优势,但产品研发能力、品牌力相对薄弱;中游生产环节玩家多样,产品、品牌、盈利能力差异性较大;下游玩家品牌力和运营能力强。
来源思瀚发布:2023-2028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现状规模及未来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