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纱染色是高档色织面料的基础,是色织行业的重要工序。筒子纱染色工艺繁琐、人工操作多。从装纱、入缸、染助剂称量、加料脱水、出缸、烘干、卸纱等操作易出现人为失误,导致染色合格率低。
人工加料、装卸纱以及烘干倒纱,费时且劳动强度大。纺织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发展高端纺织装备制造业,紧密围绕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各类高端纺织装备的研发制造和产业化,提升传统纺织机械的生产效率和自动控制水平,增强产品可靠性。
据了解,从目前纺织行业整体情况来看,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力度较大,设备联网、生产实时监控成效明显;纺纱和化纤长丝智能制造生产线在近两年内可实现夜间无人值守,纺纱过程的无人化将可以实现;电脑横机、经编设备的数字化和数字加工中心,带动了针织生产的整体智能水平;
印染行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物流输送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代表性的数字化印染工厂初步形成;非织造布全流程自动化以及前端加料与后端分切、卷绕、包装自动化进展较快;服装缝制单元自动化水平明显提升,缝纫过程实现吊挂化,服装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日趋成熟,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与协同制造得到发展;家纺的毛巾、床品等品类的智能生产逐步兴起,智能输送、智能悬挂、智能仓储取得较大进步。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实践,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市场快速反应、缓解用工短缺和环境制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仅仅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信息化,离真正智能化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纺织装备互联互通,纺织产业链各领域的数据采集、信息融合、智能执行,以及企业智能运营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2021 年面向行业内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我国棉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化设备替换老旧设备、在线生产监控及其管控集成应用是核心和瓶颈环节。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当前必须加强基础工作,针对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特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提出了四点建议:全行业应加强协同创新,不断完善和改进智能制造基础水平;夯实基础,不断规范和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促进集成,培育智能制造生态;扩大应用,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解决方案将对染整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收益,数字化车间建设正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