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监管体制与主管部门
我国工业用不锈钢管生产企业面向市场实行自主经营,遵循市场化调节机制,实行自律式的管理体制。
我国政府对工业用不锈钢管行业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国家生态环境部则负责工业用不锈钢企业生产经营对环境影响的监管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包括: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监测分析工业运行态势并发布相关信息,负责提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的意见,拟订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拟订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工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等。
国家生态环境部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等。
工业用不锈钢管行业中部分产品应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需依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制定并公布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活动。锅炉、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用管子、管件等的制造单位,应当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许可并颁发相应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方可从事相应活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和进出口等。
工业用不锈钢管行业中部分产品应用于民用核安全设备的,根据《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单位需向国家核安全局申请领取《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国家核安全局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核安全设备的许可、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的监督管理等。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和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是我国不锈钢行业主要的两个行业自律组织。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的主要职能包括:宣传贯彻国家有关不锈钢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定期召开年会,总结工作、沟通信息,协调处理不锈钢行业有关问题。向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反映不锈钢行业的意见和要求,努力寻求国家和社会对不锈钢行业的关心和支持。遵循WTO 的基本规则,积极协助企业维护我国不锈钢行业的合法权益。汇集、统计、加工整理各会员单位和国内外不锈钢的生产、设计、科研、应用以及市场需求的信息和资料等。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的主要职能包括:依法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诉求,帮助会员发展;承办政府部门委托的相关事务;推进行业品牌战略,开展行业产销量与进出口统计与排名工作;组织举办国内国际不锈钢专业展会、技术交流会和专业培训与考核;制定、修订行业标准,组织监督行业自律活动,规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
二、行业发展概况
1、钢管行业处于复苏阶段
我国无缝钢管及焊管年产量目前处于复苏阶段,2015 年起,受到全球油价下跌的影响,石化、天然气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对钢管需求减少, 因此我国钢管行业的产量出现下降。随着全球经济形势逐渐回暖,石油天然气行 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逐渐增加,对钢管需求转为增长趋势。
2、不锈钢管上游行业稳步上升
不锈钢管行业的上游是不锈钢冶炼及不锈钢型材行业,我国不锈钢冶炼行业近年来发展趋于稳定。随着经济稳定复苏,带动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全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表观消费量呈现增长趋势,2014 年至 2021 年不锈钢粗钢产量增加1,094.10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 6.01%;不锈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 1,184.80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 8.21%。
3、下游行业应用广泛
工业用不锈钢管的用户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设备制造、造船、造纸、海水淡化、机械制造、医药器材、食品加工、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军工等行业,其中火电、石油炼化、船舶等行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应用领域。
(1)火电行业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电力行业进入了投资高峰期,装机容量持续上升,2012 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 11.42 亿千瓦,到 2021 年达到 23.77 亿千瓦,比2012 年增加 12.35 亿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49%。
我国的电力结构长期以来以火力发电为主、以水力发电为辅。从装机容量来看,火电仍然是最主要的发电来源,2021 年火电装机容量达 12.97 亿千瓦,占发电装机总量的 54.56%。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在内的清洁能源,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比重有所降低,但火力发电总量依然保持持续平稳增长,未来相当长时间依然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
(2)石油炼化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石油石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迅速,目前我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从 2010 年的 4.39亿吨增长到 2021 年的 7.12 亿吨,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 4.49%。由于我国原油储量较少,无法满足国内石油消费需求,需要从产油丰富的国家大量进口原油,我国原油进口量从 2010 年的 2.39 亿吨增加到 2021 年的 5.13 亿吨,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7.18%,大量的原油进口需要大量的石油炼化设备将会带动石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指出,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力争 2022 年回升到 2 亿吨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力争 2025 年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中长期来看,根据《中国 2050 年低碳情景和低碳发展之路》预测,到 2050 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量将增加到 66.57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占比将从目前的 23%提升至 28%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 年我国炼油与化工生产专用设备投资额为 78.26亿元,2017 年我国炼油与化工生产专用设备投资额达到 263.8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14.46%。“十三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015 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56%,到 2020 年达到 63.89%,超过 5,000 万人将从农村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进而拉动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在《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主要目标到 2025 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自 2008 年起,我国炼油与化工生产专用设备投资额逐年上升,到 2013 年达到高峰,投资额达到 364.86 亿元。2013 年后,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等原因,我国炼油与化工生产专用设备投资额开始下降,但年投资规模依然超保持着较高的投资额度。
(3)船舶行业
中国的船舶工业经过 70 年的发展,建立了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船舶制造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以来我国造船完工量呈现震荡走势,基本维持在 3,000-4,500 万载重吨之间。
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 40%,持续保持世界领先。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数据:2021 年,世界造船完工 8,602 万载重吨,其中中国造船完工 4,164 万载重吨,占比 48.41%,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2021年全球造船业新接订单 11,985 万载重吨,其中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 6,231 万载重吨,占比 51.99%;2021 年全球造船业手持订单量 20,360 万载重吨,其中中国造船业手持订单 9,798 万载重吨,占比 48.12%。
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从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可以看出,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总体上升,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中心。
造船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船舶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地位,《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要提升船舶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提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逐步引领未来国际船舶市场,加快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整体跃升,同时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船舶产品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中国造船业将以更强大的实力迎接下一轮造船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