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市场规模
受益于半导体、显示面板、光伏等下游市场的发展,电子湿化学品行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18 年,全球电子湿化学品整体市场规模约 52.65 亿美元,三大市场应用量为 307 万吨,其中,半导体市场应用量约132 万吨,显示面板市场应用量约 101 万吨,光伏领域应用量达到 74 万吨。
到2020 年,全球电子湿化学品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58.50 亿美元,总应用量达到388 万吨,复合增长率约 12.42%。
伴随着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速、显示面板产能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以及光伏市场景气度处在持续上升通道的影响,近年我国电子湿化学品市场规模也快速增长,增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电子湿化学品需求量约 90.51 万吨,到 2020 年,我国电子湿化学品需求量将达到 147.04 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 27.46%。
国内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根据智研咨询预测,未来我国电子湿化学品市场规模由2021年117.46亿元逐步扩大至2027年210.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20%。
未来电子湿化学品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半导体和显示面板行业,半导体行业晶圆厂新增产能不断落地叠加晶圆尺寸扩大到 12 英寸,显示面板行业向高世代线产品不断升级,均对电子湿化学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对电子湿化学品的耗用量。
根据思瀚的数据,12 英寸晶圆制造所消耗的电子湿化学品是 8 英寸晶圆制造的 4.6 倍,6 英寸晶圆制造的 7.9 倍。半导体和显示面板行业产能的扩张及技术升级将拉动电子湿化学品用量的快速增长。
②市场集中度情况、主要供应商及国产化率
电子湿化学品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其发展与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保持同一步调,欧美和日本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全球市场主导地位。在中国大陆市场,2019 年,以德国巴斯夫、德国默克、美国霍尼韦尔、美国英特格等为代表的欧美企业占据了中国大陆市场的 35%;同时,以住友化学、三菱化学、关东化学、Stella 等为代表的日企占据中国大陆市场的 28%。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企业分别占 16%、10%、9%。中国大陆电子湿化学品总体市场集中度不高,细分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集中度。
目前,国内电子湿化学品产业整体呈现出结构性的发展不均衡,高端产品仍存在不足,国产化率低。根据中国电子化学材料行业协会数据,尽管国内电子湿化学品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高速发展的同时,国产化方面也存在着部分瓶颈,具体情况如下:
(1)集成电路领域,2020 年集成电路工艺用电子湿化学品整体国产化率 23%,8 英寸及以上晶圆制造用电子湿化学品国产化率不足 20%,国内企业产品供应主要集中在 6 英寸及以下晶圆制造及封装领域;
(2)显示面板领域,包括各个世代的液晶面板及 OLED 用电子湿化学品整体国产化率为 40%,其中 OLED 面板及大尺寸液晶面板所需的电子湿化学品部分品种目前仍被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少数电子湿化学品厂商垄断;
(3)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国内企业已基本实现电子湿化学品自主供应。
近年来,我国电子湿化学品企业技术不断提升,在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检测手段、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都开始攀升到一个新台阶,行业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少数领先企业在细分产品领域实现了单点突破和国产替代,例如中巨芯的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硫酸、电子级硝酸,湖北兴福的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硅刻蚀液、铝刻蚀液,晶瑞电材的电子级双氧水,上海新阳的电子级硫酸、铜电镀液、铜刻蚀后清洗液和铝刻蚀后清洗液等产品,已经在 8 英寸、12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批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