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空燃料行业定义
航空燃料行业指的是生产和供应航空燃料的行业,包括航空汽油、航空煤油等燃料的生产和销售。这些燃料主要用于为飞机提供动力,因此该行业与航空业密切相关。
航空燃料行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和区域经济状况、航空业发展情况、能源价格波动等。随着全球航空业的不断发展,航空燃料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着环保和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挑战。
在航空燃料行业中,主要的参与者包括石油公司、航空公司、机场和政府机构等。这些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到供应、需求、价格、安全等多个方面。也有助于业界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以评估“100%可持续航空燃料”对飞机性能的有利影响。
可持续航空燃料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涵盖所有非化石来源燃料,包括来自植物、动物材料、城市垃圾和农业生产残留物的生物燃料。这家代号为VIR100的试验航班,搭载了50吨的SAF,据称其中88%是英国石油(BP)航空燃油部门提供的废弃脂肪提取物,另外12%来自美国玉米的废弃物。
除了维珍航空和英国石油外,引擎制造商罗罗公司(Rolls-Royce)也参与了这个项目。
人类社会至今取得的减排成就,大都集中在地面上——包括光伏、风电等。航空产业至今仍没有太有效的减排逻辑,许多航空公司正在把可持续航空燃料作为下一阶段减排的重点推进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SAF并不意味着零排放,但这些燃料在“完整生命周期中”相较航空燃油能减少至多70%的排放。
航空燃料是本世纪初,随着飞机的诞生而出现的。航空燃料包括供点燃式活塞发动机用的航空汽油和供燃气涡轮发动机用的喷气燃料(俗称航空煤油)。
二、航空燃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
航空燃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同一时期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种类和型号的燃料体系,但是归结起来每一次航空发动机的历史变革都会带来航空燃料的迅猛发展和革新,发动机的性能改进和变革会对燃料产生更高的性能要求,从而推动了航空燃料的发展。
从无发动机的飞行系统中的人力动力源,到内燃机系统中的航空柴油动力源,到活塞式发动机系统中的航空汽油动力源,到喷气式发动机系统中的喷气燃料动力源,到超音速发动机系统中的高密度碳氢燃料,再到新能源发动机系统中的生物燃料或太阳能动力源,也就是说航空燃料的发展史是由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衍生而来的。
随着实现“双碳”目标日期日益临近,航空燃料的绿色转型越发紧迫。目前,全球广泛研究且可行性较高的能源替代方案有电动化、氢能化、可持续航空燃料三种方式。依据现状分析,不管是技术还是商业角度,可持续航空燃料是中短期内实现民航碳减排目标最重要的途径。
可持续航空燃料又分为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和可持续航空合成燃料。与一般航油相比,可持续航空燃料不仅可以为飞行提供动力,而且减少80%的碳排放,且航空公司几乎不需要对飞机进行改装便可直接使用。因此,多数国家将可持续航空燃料看作航空业减排突破的关键。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
《纲要》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步走”目标。其中到2025年,国产民用飞机节能、减排、降噪性能进一步提高,航空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绿色航空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有效的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国产民用飞机实现示范应用,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氢能源飞机关键技术完成可行性验证,绿色航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形成一批标准规范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支撑绿色航空生产体系、运营体系建设。
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到,2021年到2025年我国SAF燃料使用累计达到5万吨;力争2025年当年SAF消费量达到2万吨以上。这是我国首次从政府层面提出SAF使用的量化目标。
根据德勤预计,中国航空业为践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需迈出重要一步,推动SAF产量和需求量达到必需水平。
预计到2030年,中国航空燃料消费总量将达到6,050万吨,到2050年,这一数字预计达到1.325亿吨。
如果中国航空业与IATA的SAF使用目标(5.2%)保持一致,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SAF需求量将达到300万吨/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中国全面脱碳目标的推进,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SAF需求量将达到8,60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