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是以生产、加工和销售水泥及其制品为主要业务的行业,是建筑材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泥是一种以石灰、硅酸盐和铝酸盐等为原料的粉状物体,通过煅烧、磨碎等过程制成,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水泥需求下滑,行业形势严峻。全国水泥价格走势呈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特征,水泥产量走低,导致水泥行业整体利润承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水泥产量约15亿吨,同比下降0.7%(同口径),若按照全口径计算,水泥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4.3%,减少约6700多万吨,降幅扩大。与2019年相比,二、三季度水泥产量均减少约1亿吨,需求不足现象严重。
从需求端看,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放缓、通胀持续高企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其中,基建投资为水泥需求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受累于房地产下行,水泥市场恢复缓慢,需求继续萎缩。
从供给端看,前三季度,全国水泥库存持续维持高位,月度平均水泥库容比约为72%,较上年同期提高约4个百分点,较2021年提高约16个百分点,库存水平为近8年同期最高。
水泥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中国水泥协会指出,今年全国多地加大错峰生产力度,以缓解库存压力,但由于需求整体趋弱,旺季恢复不佳,市场信心缺失,叠加部分地区新建产能释放,市场有效产能增加,竞争加剧,水泥价格回升乏力。前三季度,六大区域水泥库存整体维持在偏高水平。
在此背景下,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技术和管理升级,持续降低能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则成为水泥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挑战的关键。
据介绍,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华润水泥、红狮水泥等水泥龙头企业已率先探索智能化转型,智慧物流、无人驾驶、数字矿山、AI窑磨专家、机器人等,在水泥厂的应用逐渐普及,并取得不错的成果。
以海螺水泥为例,海螺水泥以全椒海螺为试点,历时2年时间在全球率先建成了具有海螺特色的水泥智能工厂,首次建设了从数字化矿山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覆盖智能质量控制系统、数字化矿山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专家优化控制系统等。
海螺水泥先后投入20亿元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智能工厂的推广应用,实现了降本增效:生产效率提升21%、资源利用率提升5%、能源消耗下降1.2%、二氧化碳减排1%,综合经济效益提升超10亿元/年。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江源给出了水泥工业智能制造的可行路径,如推进行业标准体系,指导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有序发展;深化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积极打造智能工厂;推动水泥行业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发挥水泥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作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智能矿山等。
“双碳”目标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水泥行业碳排放总量占比约13%,是工业领域重要的碳排放行业,降碳是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水泥行业要紧紧地把握住“双碳”机遇,利用好“双碳”政策、技术手段,有效推动水泥行业去产能和转型升级,从而助力水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水泥行业即将纳入碳市场,行业应积极探讨如何依靠即将实施的碳市场管控引导过剩产能退出。”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建议,全行业要加大以节能减排、数字化智能化、碳中和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