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随着国内疫情积极有效防控以及相关增产保供政策的落实,大部分宏观经济指标较9月均出现了回升,经济下行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尽管如此,相较于前期增速,当前整体经济增长动能仍显偏弱,各项指标增速低位运行,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较9月回落1.2个百分点,预示经济动能减弱,而且相较于供需两端增长趋势,两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分化。
从需求端看,在国庆节日效应(如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持续火爆)、“双11”购物节预售提前分流以及以交通和通信为主的非食品价格显著上涨的共同作用下,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较9月上升0.5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整体消费稳步恢复;尽管制造业整体维持景气状态,有助于投资的持续改善,但受制于基础设施投资无明显改善以及房地产税的出台叠加前期地产调控政策趋严对房地产投资的持续抑制,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1%,较9月回落1.2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因海外经济复苏以及劳动力短缺问题导致的供应链瓶颈似乎正在改善,同时在高基数效应的作用下,10月出口同比增长27.1%(按美元计),较9月回落1个百分点,但出口增速仍保持高位运行;尽管国内济动能减弱叠加限产限电对进口增速形成一定压制,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仍对进口增速形成一定程额度支撑,10月进口同比增长20.6%,较9月份上涨3个百分点。
从供给端看,受限电限产政策等阶段性、制约性因素趋缓以及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加大的影响下,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采矿业产出同比回升,推动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较9月回升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2%,较9月回升0.2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由于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继续维持高位挤占中下游企业利润,导致企业成本压力上升、生产动力不足,仍需进一步关注。
价格方面,受消费需求季节性回升、异常天气及生产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食品项价格回升显著,推动CPI同比增长1.5%,较9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较9月扩大0.7个百分点;受Delta+变种国外流行疫情反复导致生产企业供应受限,全球能源品、原材料等大宗商品持续高涨,以及极端天气现象和双控双碳政策等因素导致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PPI涨幅继续扩大,10月PPI同比增长13.5%,较9月扩大2.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5%,较9月扩大1.3个百分点。此外,受短期市场供需缺口尚未缩小叠加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出厂价格价格继续上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分化继续拉大。
货币金融方面,由于受大宗商品价格相对较高导致的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较大的影响,企业生产面临困境,具有信用风险低、流动性高等优势的票据得到了有利支撑,同时叠加低基数效应,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随着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新增额度需在11月发行完毕,加之票据融资的增加,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亿元;尽管本月新增财政存款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050亿元,导致货币回笼力度加大,会压低M2同比增速,但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加对货币创造形成贡献,推动10月广义货币(M2)余额233.6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