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方面来看,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历来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支持。近年来政府持续鼓励消费,将消费作为激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培育消费发展新动能,鼓励行业升级转型,零售行业面临的政策面较好。
2022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加快零售业复苏。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零售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运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等数据,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更多发放信用贷款。
鼓励符合条件的零售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零售业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依法依约及时履行代偿责任,积极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续保续贷。
鼓励保险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扩大营业中断损失保险覆盖面,提升理赔效率,提高餐饮企业等疫情下经营的保险保障。支持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展线上商城、智慧商店等,鼓励疫情期间对开发或租用 APP、线上小程序等数字化应用加大投入。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零售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指出,2022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2,316 亿元,比前年增长 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54,286 亿元,增长 8.1%。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居民网络消费也逐年增长。2022 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51,5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41,944 亿元,增长 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12.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 28.5%、18.1%和 28.8%。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为电子商务带来了新机遇,经济与社会结构变革也给电子商务拓展出了新空间。多年来,在较为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为实现规模效应,零售商持续通过扩大门店数量、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拓展,零售行业竞争始终较为激烈。
零售渠道分为线下渠道和在线渠道,目前国内本地零售市场仍以线下渠道为主,线下零售规模保持稳定。数据显示,2016-2021年中国本地零售行业的市场规模由 11万亿元增加至 13.4 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9%。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增长,在线渠道将会成为本地零售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3 年本地零售规模将达14.5 万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电商的发展,线上零售对线下实体门店产生了很大的分流影响,实体零售的竞争力遭到削弱,零售行业多年形成的既有竞争格局被打破,新的零售格局逐步重塑。
近年来,在行业变革加剧,O2O 融合及新零售的风潮下,零售企业纷纷加强业务调整及创新力度,电商企业向线下发展实体到店业务,实体零售商触网发展线上业务及到家业务,呈现融合发展态势。同时,在大数据、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科技快速发展的支撑下,新型零售业态形式、新型购物场景模式不断涌现,行业创新能力及技术含量得到提升。
此外,线上与线下零售商在竞争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步走向相互渗透融合,龙头企业间合作不断。强强联合下,零售行业面临着进一步洗牌,未来龙头企业规模、地位预期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