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04-07

(1)电网数字化改造,推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智能化发展

根据《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 2019》,国家电网提出“2021 年初步建成、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从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个维度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指充分应用“大云物移智”等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更加灵活等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目前,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过程中,在感知层面制约数据采集的依然是配电自动化水平,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加大,但相应的配电建设投入长期不足,配电环节相对薄弱,自动化水平较低,相比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配电自动化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配电网的检测、控制和快速故障隔离,为配电管理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支撑。随着我国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用户侧负荷多样性等需求将增加,配电自动化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国家电网未来的投资结构将会进一步转向智能电网方向。

随着泛在物联网及智能电网的提出及不断建设,将改变电网传统的运营模式,实现电网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也推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智能化发展。其中,户外成套设备在实现常规电力系统控制、监视、测量与保护功能的基础上,集成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运行信息获取、实时监控、故障诊断、运维管理等功能。

泛在物联网及智能电网的建设将为高端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带动设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链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同时,打造能源电力共性技术平台,开展技术合作攻关,加强产业协同,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2)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产品加速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向转型,以清洁能源为主导转变能源生产方式,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带动相关电力装备向绿色低碳创新方向发展。2022 年 8 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设备,提升输变电装备消纳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配电装备升级换代,提高电力设备能效匹配水平。

伴随着现代电力技术与材料科学的日益成熟,储能技术逐步成为电网调峰、调频的重要手段,其不仅可以有效实现需求侧管理,削减昼夜间负荷峰谷差,还能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与经济效益。新型储能装备技术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和关键支撑技术。为推动新型储能发展,2022年 1 月,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电网和相关企业快速抓住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应提高储能产业的战略地位,推动优势科技成果转化,布局新能源发电自建、联建储能装备。

在对清洁能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智慧、清洁”型变电站等项目不断新建,规模逐步增大,对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要求也逐步提高,推动产品加速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3)国内企业产品性能不断提高,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

目前,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市场,国内企业与德国西门子、法国施耐德等国际知名巨头在产品技术水平、生产工艺、研发投入及跨国经营能力等实力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

在变压器方面,我国技术水平整体较成熟。随着客户对产品的多样化、高质量要求,国内企业通过产品技术升级,在节能降耗、高可靠性、小型化、大容量、结构紧凑性、操作便携性、多功能组合化、高阻抗等方面技术持续发展更新,产品性能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

在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户外成套设备方面,国内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产品设计等方面,推动产品向智能化、小型化、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拓宽产品向新能源领域应用,示范效应不断加强,与国内知名厂商产品性能的差距逐步缩小。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