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方面
2023 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方面仍继续发挥有效作用。年内我国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围绕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新型能源体系、国家水网等持续完善,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我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 亿元,同比增长 3.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 5.9%;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 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6%;建筑业增加值 8.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1%,建筑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为 6.8%,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持续稳固。
铁路方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 亿元,同比增长 7.5%,投产新线 3,637 公里(其中高铁 2,776 公里),截至 2023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5.9 万公里(其中高铁 4.5 万公里);公路方面,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 7,000 公里;新增和改善航道 1,000 公里,运输航空机场达到 259 座。
此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报告显示,2023 年全国共有 27 个城市新增了 54 段城轨新线、新段或延长线,累积新增里程 884.55 公里;截至年末,全国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共有 59 个,运营里程累计达 11,232.65 公里。
随着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连续发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推动、现代化都市圈不断升级等一系列举措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2)国际方面
2023 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大。年内我国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活动,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促进各共建国经贸往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11,338.8 亿元人民币,增长 8.8%(折合 1,609.1亿美元,增长 3.8%);新签合同额 18,639.2 亿元人民币,增长 9.5%(折合 2,645.172亿美元,增长 4.5%)。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305.2 亿元人民币,增长 9.8%(折合 1,320.5 亿美元,增长 4.8%);新签合同额 16,007.3 亿元人民币,增长 10.7%(折合 2,271.6 亿美元,增长 5.7%)。
根据G20 旗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展望》报告,到2040 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增至 94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约 3.7 万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过各国共同努力,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将加快形成,区域间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等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也将不断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实现稳步发展、提质升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