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经济的产业链及竞争格局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我们将数字经济产业分为了上游的 IT 基础硬件、基础软件、IT 基础服务,中游的平台服务、应用软件、安全软硬件,下游的终端设备、行业应用软件等等。
从细分产业的竞争格局上来看:
(1)软件产业:在核心的基础软件层,仍然以微软、甲骨文、IBM 等厂商为主导,我国在积极地推动国产替代;在应用软件层,金山、用友、金蝶、华为、华大九天等厂商经过多年的投入布局,已经形成了对国外产品(或部分细分应用领域)较好的替代能力;在行业应用软件层,我国企业通过本地化的服务和快速的响应能力,满足了主要的市场需求,但是 B 端市场总体格局分散,区域性较强。
(2)云计算产业:市场具有较强的马太效应,市场在早年拥有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AWS 等头部厂商,但是随着三大运营商近年来加大新兴业务布局,其对于原有的云计算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3)电信产业:国内移动、电信、联通形成了对国内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我国 4G、5G 基站规模都位列全球首位,同时移动也连续 3 年排名全球电信运营商第一。
(4)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市场整体具有较强的马太效应,我国互联网行业拥有腾讯、阿里、字节、京东、拼多多、百度、美团等知名企业,海外互联网巨头难以在我国形成竞争优势。
(5)电子制造业:在中低端电子制造产业中具有全球领先优势,拥有华为、新华三、中兴、小米、联想、浪潮等知名企业。
目前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中仍有较大的进口依赖,这其中在芯片设计、芯片制造、EDA、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环节都仍存在卡脖子现象,知名厂商包括了华为、海光、龙芯中科、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中微、沪硅产业、华大九天等。
2、 数字经济产业的区域分布
在数字经济的空间牵引模式方面,整体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轴心的级联牵引格局。在数字产业化方面牵引模式为“一核三极多强”。北京凭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一核”。
“三极”中,上海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均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深圳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特色,杭州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力较强。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牵引模式为“两超八极多强”。“两超”中,北京以第三产业数字化为主导,上海在第二和第三产业数字化方面实现均衡发展;“八强”的福州、大连、广州、重庆、西安、深圳、南京、苏州对周边形成了较强的牵引带动作用。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竞争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