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率养殖的品牌竞争成为美国白鸡产业主线
美国白羽肉鸡产业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40s-1960s)饲料企业降本扩销动机催生产业一体化雏形:在此期间美国肉鸡的商业化养殖开始兴起,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专业饲料价值凸显,成为产业链重要盈利中心。此后饲料企业开始绕过经销商与规模养殖场建立合同养殖关系,成为了产业链中原料、资金和毛鸡的中转枢纽,一体化模式初具雏形。
(1960s-1980s)风险平抑与走量摊费动机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早期赊销合同开始逐渐转为保价合同,饲料厂为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开始向下游屠宰拓展,屠宰环节逐步成为成为产业链的主导环节,行业垂直一体化整合快速发展。
(1980s-2000s)基于效率的代养合同兴起,竞争由成本转向产品渠道:养殖、饲料和屠宰环节的竞争逐渐充分,保价合同逐步转变为基于养殖效率支付代养费的委托养殖合同,行业成本端优化空间不断缩小,头部肉鸡养殖屠宰企业开始逐渐在产品和渠道端寻求突破,行业竞争从上游成本转向下游产品渠道。
(2000s-至今)基于高效率养殖的品牌化食品业务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为进一步寻求价值端突破,头部屠宰企业开始向下游食品加工拓展,从原料到养殖再到食品的垂直一体化模式正式成型,基于高效率养殖的品牌化消费产品竞争成为美国白羽肉鸡产业当前的发展主线。
美国鸡价波动目前仍在,一体化具备优势
总的来看,美国肉鸡产业链呈现为“从分散到一体化、从成本竞争到产品渠道竞争”的发展路径,期间产业盈利中心按照“饲料→屠宰→食品”路径逐步下移,最终产业呈现为以下两个特征:
鸡价波动仍在:虽然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高度成熟,但受疫病、需求等中短期催化因素影响,终端鸡价的周期波动特征并未消失,周期投资仍是板块重要主线。
一体化具备优势:鸡价波动风险虽在,但在头部企业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下,相关风险逐渐被下游品牌食品溢价平抑,以泰森食品为代表的头部肉鸡企业基于高效率肉鸡养殖和品牌化食品销售实现了更高且更稳定的利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