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处方外流长期有望为零售药店行业带来较大的增量市场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07-11

处方外流长期有望为零售药店行业带来较大的增量市场,但是此前处方外流的进程发展较慢,因此投资人普遍担忧处方外流是否会带来实质影响。

此前处方外流进展较慢的原因在于,流转机制不通畅因此处方很难实质性流转至药店,且患者在药店购药无法享受和在医疗机构同等的报销待遇因此没有动力在药店购药——目前这两个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

从处方来源来看,短期互联网处方有望带来实质增量,而长期来看医院处方外配机制有望逐步完善。从报销的角度来看,零售药店已经纳入统筹医保支付体系,且在大部分地区报销待遇与基层医疗机构持平。在处方来源和报销问题均在改善的情况下,处方外流进程有望加速。

1、处方药零售渠道销售存在提升空间

从长期看,“医药分家”是中国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处方外流也是“医药分家”的重要方向。零售渠道在处方药销售中仍然占比较低,存在提升的空间。目前,部分投资者对处方外流的担心在于此前处方外流的进程一直比较慢,未来是否会出现实质性变化。从医疗资源配置的角度处方外流有利于缓解医院现场接诊和取药的压力。

开药在三级医院占用了一定的医疗资源,三级医院有动力将部分患者疏导到基层医疗机构。但是,根据卫健委要求基层医疗机构的基药配比要达到 90%,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配置种类有限且同通用名药物品种也较为单一,因此很多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获得需要的药品。处方外流有望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利和多样化的选择,有望降低基层医院的库存配备种类压力,同时有望对三级医院的部分患者进行分流。

中国处方药的销售渠道仍然以医疗机构为主,中国处方药零售渠道占比仍然存在提升空间。伴随着“医药分家”的逐步推进,中国处方药在院外渠道销售占比提升是长期趋势。从用药种类来看,部分家庭用药和急症用药处方由于应用场景更容易流向零售药店渠道。慢性病用药等由于需要多次定期购买,在零售药店进行购买对于消费者更加方便,具备流向零售渠道的潜力。

处方外流一方面有望为零售药店带来处方药销售的增量:根据观研天下数据,2021 年我国处方药市场规模为 1.12 万亿元,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1.50 万亿元,2025 年-203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64%。另一方面,处方外流有望为零售药店带来增量客流,从而带动药店其他药品或相关产品的销售。

此前处方外流的难点在于:

在“药品加成”取消之前,“以药养医”的现象普遍,处方从医院渠道流出存在障碍。

缺乏统一的处方流向零售药店的管理平台,因此处方流转的路径很难统一。

在零售药店纳入统筹医保支付前,消费者在药店只能使用个人医保支付,在支付意愿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

“药品加成”在 2017 年已经取消,2023 年统一的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已经建立,零售药店也在 2023 年被纳入统筹医保体系。

未来处方外流能否为零售药店带来增量主要取决于几个环节:

处方来源如何解决?

医保基金按照什么标准及额度对药店进行支付?

零售药店是否有能力对外流的处方进行承接?

前两个环节主要取决于医保支付的政策环境,而最后一个环节则取决于药店专业经营能力。

2、处方来源方面:转机制逐步完善

(1) 统一的电子处方管理平台已建立

2023 年多个省份发布文件,强调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电子处方中心,建立健全全省统一、高效运转、标准规范的处方流转机制。患者在医疗机构开具处方后,医疗机构需要将处方上传至统一的电子处方流转平台,患者方可到零售药店凭借流转平台的处方信息进行购药,统筹医保基金按照相应政策规定进行支付。

目前,首诊处方权仍然掌握在实体医疗机构手中,实体医疗机构针对患者院外购药的需求开具“外配处方”,并将电子外配处方上传至处方流转平台。互联网医疗平台具备复诊开具处方的权力,部分地区接受具备资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可以将处方上传至统一的处方流转平台,患者可凭借来自互联网医疗机构的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并进行统筹医保报销。

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启动医保电子处方中心部署工作,但是仅有近 20 个省份正式上线应用。部分地区的处方外流进展较慢:例如,山东某市,在上千家大小医院诊所中仅 50 家医院在使用处方流转平台,在 2023 年 1-9 月全市通过处方流转结算的医保费用约 2000 万元出头,且主要用于“双通道”药店而非“统筹药店”。部分地区处方外流进展目前较慢的原因主要在一些地区的统筹医保报销仍然只认定来自实体医疗机构或者依托于实体医疗机构的线上医疗平台,而目前实体医疗机构的处方外流机制在实操中仍需要改善。

(2)短期内互联网复诊处方有望为药店带来增量

互联网复诊处方对于药店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统筹支付带给患者的经济性;

线上诊疗带来的便利性。

从经济性的角度:互联网医疗平台具备复诊处方权,但是目前互联网药店仍然不在统筹医保支付体系内,患者线上平台购药无法选择统筹医保支付。实体零售药店不具备处方权,但是患者可以进行医保报销,因此处方有动力从互联网医疗平台流向具备统筹支付资质的实体药店。

目前部分地区政策允许患者使用来自互联网医院的处方,安徽、湖南、广州、广西、海南、上海、山西、西藏、贵州等地均明确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互联网医院开具的处方可以由统筹基金支付。例如:上海《关于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各定点医药机构要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加快医保电子处方中心落地应用,实现定点医疗机构(包括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顺畅流转到门诊统筹药店。

从便利性的角度:互联网医疗机构对于需要定期进行复诊的患者例如慢性病患者提供了便利。复诊患者可以不用前往线下医疗机构进行诊疗开药,而是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处方开具,并选择临近的零售药店进行购药,对于患者更具备便利性。互联网医疗机构的开药品种限制少于线下医疗机构,可开具处方的药品范围广泛,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部分地区允许患者进行“医保在线支付”——患者不需要前往药店进行支付和取药,而是由药店进行配送,进一步提高了患者购药的便利性,为处方流向零售药店提供了更强的动力。部分地区要求开具处方的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实体医院,即便是在这些要求较为严格的地区,患者也不需要前往实体医院进行诊疗,出于便利性考虑仍然有动机在临近的零售药店进行购药。

(3)医院外配处方机制有望逐步改善

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医院可开具外配处方的药品范围相对有限。从医院的角度,外配处方很难为医院带来增益,反而会为医院带来额外的风险和压力,因此进行处方外配的动力不足。在处方外流之前,处方审核和药品把控都在院内,对于医院风险较为可控。处方外流后,用药安全和处方安全的责任认定为医院带来了不确定性,因此医院对于处方外流仍然存在顾虑。

同时,虽然药品加成的取消结束了“以药补医”的时代,但是医院仍然承担国谈药品配备的责任。一些医院的部分集采药品不能外配,集采药品外配后医院会面临完不成集采任务的风险。在实践中,医院会对可开具外配处方的药物范围进行划定,或者进行不外配药品的“负面清单”的划定。范围的划定和更新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管理流程,每纳入一个药品都要涉及安全用药和医师开具权限等问题。且范围的划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更新迭代的药物可能来不及被纳入可开药范围中。

因此,很多医院的可外配药物有限,无法满足患者的外配需要。部分地区拟将“外配处方管理”纳入考核:例如,2023 年 10 月 20 日,浙江省卫健委发布《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拟将外配处方管理纳入 2024 年度医疗质控内容。医院在考核压力下有动力完善外配处方管理的机制,例如:规范药物外配的范围划定、及时对划定范围进行更新等。

3、医保方面:大部分地区零售药店统筹医保报销待遇与基层医疗机构持平

2023 年 2 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零售要点被纳入统筹医保体系,在国家医药健康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购药报销待遇方面,零售药店与基层医疗机构持平,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可执行与本统筹地区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相同的医保待遇政策。”在具体操作方面,大部分地区的要求是与当地一级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待遇,部分地区统筹药店的报销标准与处方开具的医疗机构一致。

而在支付标准方面,目前各地对于谈判药的规定为门诊统筹药店的价格不高于全国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而对于非谈判或集采的药品在支付标准和价格管理方面目前仍然存在差异。目前各地的支付标准和价格管理政策仍然在探索当中,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其中,山西、西安、北京等地的支付政策最为友好,医保基金直接按照市场实际价格对药店进行支付。这类政策对于零售药店较为友善,但是市场价格往往高于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可能会对医保统筹基金造成压力。

零售药店的统筹预算管理也仍然在探索当中,零售药店纳入统筹医保体系的时间较短,缺乏历史统计数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提出“探索建立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总额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激励约束作用”。在门诊共济改革前期已开通药店门诊统筹的地区中,总额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对每个门诊统筹药店实施机构总额预算,另一种是对开具处方医疗机构实施机构总额预算,在总额预算下按项目付费。

4、承接方面:头部零售药店有望通过专业化经营能力承接处方外流增量

门诊统筹政策有望为零售药店客流量及收入带来增量,同时也对门店的专业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体系首先意味着更严格的监管:一方面处方外流意味着更多的处方流向药店,从处方药用药安全方面监管会更加严格。原先处方和取药的环节都在院内发生,监管只涉及院内场景,而当处方药流向院外也意味着监管也会涉及院外场景。

另一方面,从医保资金安全的角度,监管也会对于统筹医保资金在零售药店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零售药店纳入统筹医保支付后面临的监管对于零售药店的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混乱的药店若取得统筹医保门店资格,则可能成为飞行检查的重点对象,无法获得相应的增益。头部的大型连锁药店尤其是上市公司合规经营的能力往往更强,可以适应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

处方药销售对药店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例如需要配备相应的药师人员。尤其是慢性病相关的处方药,更涉及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慢病患者往往需要定期购药,头部连锁药店有望凭借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及配套服务提高患者的粘性。此外,统筹医保的支付及结算均涉及较为复杂的政策细节,例如统筹支付范围内商品种类及报销比例等。头部药店有望通过统一培训的方式使门店工作人员掌握相关信息,提升结算效率并提高消费者购药体验。老百姓老百姓在 2023 年重点推进门诊统筹门店资质落地,并积极探索统筹业务模式。

第一,公司对统筹门店营运标准进行升级,按政策要求配备执业药师,为顾客提供更专业的购药指导与服务。

第二,公司加强医保业务合规建设。

第三,公司不断提高统筹结算效率,提高顾客统筹购药便捷性。

第四,公司积极推动互联网医院处方体系搭建和布局,以“自建+合作”的模式来确保处方供给。在专业药房建设方面,公司高标准建设的院边店继续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处方外流。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的体系进行培训,激励员工考取执业药师和药师资格,强化药店专业服务能力。此外,公司运用“智能荐药”等数字化工具为店员赋能,从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药事服务。

在慢病管理方面,公司为用户提供全面、科学、持续的深度慢病管理服务,利用数字化工具满足用户需求、强化用户互动,并依托服务提升用户粘性。

第一,公司通过智能系统与数据平台,实现个性化慢病会员管理,执行标准化流程协助顾客进行健康监测及合理用药。

第二,公司积极提升员工专业服务能力,为顾客提供更优的疾病解决建议。

第三,公司加强考核与监督,通过服务评价反馈机制,提升专业服务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截至 2023 年年末,公司慢病管理服务累计建档 1,200+万人,慢病建档会员近 90 天复购率为 75.2%,较公司普通会员增长 13.4 个百分点。2023 年全年老百姓共 4,262 家门店落地门诊统筹资质,占比 31.40%,纳入门诊统筹医保管理且可使用互联网处方的门店达到 3,059 家,其中直营门店 2,756 家,直营门店可互可刷占比 30.02%。

公司可使用互联网处方的门店在来客数和销售额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益丰药房在承接处方外流方面,公司积极“线上+线下”的全渠道新模式。在线下方面:公司以院边店为依托,积极布局 DTP 专业药房、“双通道”医保定点药房、特慢病医保药房和门诊统筹药房。公司通过深化与相关厂商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家医保谈判品种。

截至 2023 年年末,公司拥有院边店 675 家,DTP 专业药房 305 家,其中已开通双通道医保门店 246 家,开通门诊统筹医保药房 4,200 多家。在品类方面,公司经营国家医保协议谈判药品超 250 个,医院处方外流品种 800 多个,并与 150 多家专业处方药供应商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

在线上方面:公司积极布局电子处方流转业务,通过数字化处方服务平台及履约配送体系,连接卫健、医保、医院及全国头部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平台。同时,公司依托现有院边店及中心仓,构建服务慢病患者的医患药险闭环服务体系。截至 2023 年年末,公司对接省市级医保、卫健处方流转平台10 余家,直接或者间接承接 100 余家三级医院及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业务。健之佳在专业化方面,公司依托会员服务体系、药师专业服务体系、辅助的信息系统及延伸的医药服务能力为会员提供服务,针对单病种深入研发专科解决方案,建设专科化门店体系。

同时,公司通过对接医院处方流转平台、规范服务门诊统筹患者,与互联网医院及第三方平台合作等方式,在合规基础上及时响应和满足顾客远程问诊、处方流转、自有及第三方平台远程审方、执业药师药学服务等需求。在慢病管理方面,公司截至 2023 年年末慢病服务累计建档 250 万人,同比增长 66%。

公司慢病管理大数据项目持续推进,长期坚持为顾客提供及时的健康自测、用药指导等服务,依托数据帮助顾客提高服药顺从度、监控并改善慢病指标。此外,公司持续打造皮肤病、眼科、呼吸疾病、糖尿病等专科药房。2023 年年末,公司专科药房达 1,135 家,占药店总数 23.76%。

公司针对单病种积极研发全方位药学照顾的专科化解决方案,通过“强化员工专业+厂商专业患教、促销资源”,围绕主要治疗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改善症状药物、危险因素控制、调理保健等全方位的专业顾客管理体系。公司依托会员服务体系、药师专业服务体系、CRM 系统会员营销,提供免费的“四高”慢病指标数据监控服务,提升顾客服药依从性,从而提升门店效能。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来源中银证券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