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生猪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的供应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国家在规模养殖、区域发展、设施用地、信贷扶持等各个方面出台诸多政策扶持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保障猪肉供应,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受 2018 年 8 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病的影响,我国生猪出栏量较非洲猪瘟疫病前大幅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9 年我国猪肉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21.26%。为此,2019 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密集下发文件要求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并将其纳入政府当前经济工作的大事,在国家政策层面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2021 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已恢复至非洲猪瘟影响前水平,2022 年末存栏量达到 4.5 亿头,2023 年末存栏量为 4.34 亿头,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依然是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方向。
同时,受我国环保压力、防疫能力、土地资源、养殖成本和资金等因素制约,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将是我国生猪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背景下,生猪养殖业正在从传统的低水平、散养为主的模式,转轨到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规模化养殖方式上来。
2、我国猪肉消费量基数巨大,优质安全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人口大国的地位和长久以来猪肉的消费习惯决定了我国猪肉消费基数巨大。我国现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市场,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达 55%以上,市场规模巨大。
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出现新的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正逐渐向重视食品安全和偏好高品质方向发展,优质安全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符合高食品安全标准和高品质猪肉的需求逐渐增加,有利于一体化发展、食品安全可追溯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企业发展,有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3、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历史上散养是我国生猪养殖最主要的模式,目前家庭散养模式仍然在许多地区占有一席之地。与散养方式相比,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较为科学,管理水平较高,对疫病的预测和防控能力更强,对猪场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在生猪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对使用抗生素等添加剂方面有严格的规范措施,可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近年来,环保投入增加、土地成本上升和养殖用地稀缺、非洲猪瘟等疾病频发、食品安全加速推进、人工成本上升、固定资产投入增加等因素不断倒逼着我国生猪养殖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中小型养殖企业、散养户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养殖规模持续增长,且该情形近年来呈现加速转变的趋势,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竞争优势日益明显。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