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随着汽车产业链分工的精细化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
(1)汽车零部件体系概况
汽车工业产业链较长,涉及的零部件众多。从零部件的用途角度来看,可分为发动机部件、传动系部件、底盘系部件、制动系部件、转向系部件、行驶系部件、点火系部件、燃料系部件、冷却系部件、润滑系部件、电气仪表系部件等。
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可分为发动机及动力总成系统、底盘系统、车身及内外饰系统、汽车电子以及通用件等多个领域,电动智能化趋势下新增电气动力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新领域。每个零部件均有对应的生产厂商,因此汽车零部件公司数量较多,一辆汽车的制造会涉及成百上千家零部件供应商。
(2)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概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既位于汽车制造业的上游,为整车提供配套,同时又位于汽车制造业的下游,是汽车售后维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与汽车工业息息相关。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在“八五”、“九五”期间,通过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引进、改造,与整车制造商分离,并通过降低成本、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国内形成了一批颇具实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了国际品牌汽车整车厂全球采购体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崛起带来的上游零部件新增需求等,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汽车强国的零部件产业与汽车工业基本同步发展,甚至超前于汽车工业,与之不同,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整体滞后于整车工业。
为推动行业发展,我国政府于2004 年和 2009 年先后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及零部件产品出口等,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汽车工业的推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高速发展。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0 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为 3.6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整车和零部件比例接近 1:1,但相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 1:1.7 的整零比例,我国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依托我国原材料、人力成本等优势以及产业转移浪潮,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国已逐渐由第三世界国家市场转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总体来看,中国部分零部件产品已经纳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在全球汽车产品市场逐步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已经从 2015 年的 468.15 亿美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876.6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8.16%。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和销售体系,但整体来看,我国零部件行业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国际知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则基本已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但同时也在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3)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分工模式不断趋于专业化
汽车产业不同环节分工的不断推进、演变造就了汽车行业的专业化分工。随着汽车产业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产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断细化和深化。
一个汽车产品是由多家企业完成,每家企业各自提供某种工艺或某种技术性服务。汽车产品全过程专业化分工的生产体系,有力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变革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一级、二级、三级等专业化零部件供应商数量显著增加,专业化产业链实现大延伸。行业地位方面,过去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链中处于从属地位,主要是为整车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
但随着汽车行业战略格局的调整,以及全球化采购的推进,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分工模式不断趋于专业化。整车企业将致力于整车开发及装配技术、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和生产,并将以往内部完成的大量生产和研发活动委托给专业零部件厂商;零部件企业则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生产,满足全球同类企业的需要。
零部件企业接替整车企业转移出来的生产和研发任务,使得零部件厂商在整车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得以越来越深地介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来样或来图加工,而是要承担产品设计、制造、检验、质量保证、及时供货以及市场服务的全部责任。
因此,具备研发、生产、装配能力并且具有良好信誉的零部件供应商才能成为整车厂商的一级配套供应商,其它零部件企业只能成为二级或更低级别的供应商。
(4)中国自主品牌整车的发展将带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自主品牌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努力下,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竞争力逐渐提升,市场份额也逐年提高。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 年我国乘用车市场范围内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 1,125.69 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比例提升至 51.84%。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 443.83 万辆、369.45万辆、172.32 万辆、32.47 万辆和 7.78 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20.44%、17.01%、7.94%、1.50%和 0.36%。
零部件产品的水平是在和整车的互动中逐步提高的。国内上汽、一汽、东风、奇瑞、长城、吉利、长安、广汽、北汽、比亚迪等具备了一定规模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愈发重视和零部件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带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在享受十余年行业高增长红利后,整车厂间的竞争正在进入新的阶段,行业步入集中度加速提升期,部分自主零部件供应商有望绑定优质整车厂客户共振崛起。由于汽车零部件基本都是专用件,所以整车厂在开发新品时要与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同步开发,两者间是长期合作关系。
产品的开发和验证过程很漫长,一般是 2-3 年的时间,整车厂切换供应商面临的质量风险较大,因此一旦进入采购体系后,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稳定性很强,并在此过程中带动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快速发展。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