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中国种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09-10

①法规政策方位:EDV 制度建立和审定制度改革推动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迈向“国际化、综合化、体系化”

回望过去,我国 1997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9 年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2015 年在《种子法》中增设植物新品种保护专章,有效促进了种业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派生品种可以不加任何限制地进行商业化生产,助长育种研发的急功近利和低水平重复,带来了突出的品种同质化问题。着眼当下,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种业发展保障制度。

第一,从重大制度突破角度来看,新修订的《种子法》于 2022 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首次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做出制度性安排,明确了“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繁殖、销售等商业化行为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

第二,从具体品种审定标准提升角度来看,2021 年 10 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国家级玉米、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 年修订)》实施,审定新标准对玉米要求“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 DNA 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4 个”,且对品种产量指标、抗病性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展望未来,种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向着国际化、综合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从种业发达国家实践来看,国内保护方面均已实施国内加国际立体保护制度,为种业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保驾护航。以美国为例,其在国内实行植物专利、植物品种保护和发明专利“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构建“投资育种-产生新的品种-创造农业增值-新的投资”的良性循环,有效制约了知识产权的复制或抄袭,为企业开发植物新品种提供了保障;国际方面,美国采用“UPOV1991 年文本”,保护范围和时效均超过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2014 修订)》制定时参照的文本框架“UPOV1978 年文本”。在种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将会进一步扩大品种保护范围和环节,加大处罚和赔偿力度,有效遏制恶意模仿育种、简单修饰性育种的行为,保障原始创新权利人的利益,为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创造条件。

②技术方位:“传统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智能设计育种”,技术迭代加速更新

回望过去,“传统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智能设计育种”,育种技术创新历程经历了四阶段技术迭代,具体如下:

传统育种 1.0 时代:传统育种即凭借经验经长期驯化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该方法依赖于育种家和农民的经验积累和肉眼观察,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育,逐渐积累有利基因,从而培育出性状改良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 2.0 时代: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孟德尔和摩尔根先后提出“遗传学三大定律”——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为杂交育种技术奠定下理论基础。杂交育种即利用杂交技术将不同但通常近缘关系比较近的物种的理想性状组合成新的品种,也指用诱变育种等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技术。

生物技术育种 3.0 时代: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培养、分子标记等技术,对植物或动物进行基因改造和选择,以达到快速、精准、高效育种目标的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即为该时代的典型代表技术之一。

智能设计育种 4.0 时代:依靠“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实现精准设计甚至定制新品种,如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合成生物技术、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等。具体而言,基因编辑技术指通过在活体基因组中进行 DNA 插入、删除、修改或替换,对生物体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相比转基因,基因编辑能够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对特定的内源基因进行更为精准的修饰。

着眼当下,截至目前我国种企仍普遍处于由杂交育种 2.0 阶段向生物育种 3.0 阶段转变的过渡期,而从全球范围来看,种业发展已进入空前的密集创新和产业变革时期,随着基因编辑、新一代测序等新型生物技术与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农业发达国家正迈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智能设计育种 4.0 时代。

通过计算生物学模型预测和高通量基因型分析,大型跨国公司新品种培育的主要研发工作开始从传统的大田转移到实验室,经过亲本基因组合研究、选配和杂交设计,在大量现代测试设备的支持下,以更高的效率更精准地研发具有特定性状和竞争优势的农作物品种。

展望未来,四阶段技术迭代趋势不仅体现了育种技术从传统向现代化、从粗放到精准、从人工到智能化的转变,也预示着种子行业将迎来更高效、更精确、更环境友好的育种新时代。同时,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也将推动种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进而提升行业门槛,未来,掌握生物技术育种体系的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企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③企业方位:兼并重组做强做优,参与全球竞争

回望过去,现代种业是典型的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从全球种业三巨头拜耳、科迪华、先正达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兼并重组是种业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手段。截至目前,行业历经了三次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浪潮。

着眼当下,近年来我国种业兼并重组非常活跃,新一轮的兼并重组趋势正加速推进。根据《2023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2022 年公开披露的种业并购事件共有 19 起,其中已完成交易 17 起,涉及交易总金额 17.26 亿元,并购交易资金规模快速扩大,同比增长 57.13%。展望未来,兼并重组趋势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整合,有助于种业企业更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同时也推动种业向着更高效、更创新的方向发展。

④商业化方位:转基因商业化进程加快,将推动种业新一轮增长

回望过去,转基因技术诞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具有加快育种进程、突破种间生殖隔离、有目的地改造品种、减少环境污染等竞争优势。1996 年,转基因作物首先在美国被批准商业化生产,此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全球快速增长,根据 Agbioinvestor 数据,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由 1996年时的 170 万公顷增长至 2022 年时的 2.022 亿公顷,累计增长约 119 倍。着眼当下,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2019 年 12 月,转基因玉米、大豆生物安全证书时隔 10 年重新获批,包括 2 个转基因玉米性状、1 个转基因大豆性状;2021 年 11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部分种业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开通转基因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规定受体品种已通过审定且审定区域在受体适宜区域内的品种,仅需 1 年生产试验即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2022 年 6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

2023 年 8 月,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就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答记者问时提到:“在当前,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是育种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是必须抢占的新领域新赛道,并不是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

2023 年12 月,我国首批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正式通过国审,并首次对转基因粮食种子发放生产经营许可证;2024 年 3 月,第二批共计 30 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初审。展望未来,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 ReportLinker 发布的《2023 年转基因作物全球市场报告》,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规模将从 2022 年时的 210.8 亿美元以 5.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 2027 年时的280.3 亿美元;从国内范围来看,随着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程步入快车道,其应用范围和效果也将逐步提高,这一趋势有望改变国内农业生产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推动我国种业迎来新一轮增长。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种子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