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游多晶硅行业情况
①多晶硅规模生产企业向中国集中发展
多晶硅料是信息产业和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基础原材料,由石英砂加工的冶金级硅精炼而来,处于光伏行业的上游环节,是用于制造基于晶体硅的电池组件的重要原材料。
多晶硅材料可以先被铸成硅锭,切割成片后加工成多晶硅硅片;也可以熔炉后植入单晶硅籽晶,拉伸为晶棒,切割成片加工成为单晶硅硅片。
随着光伏行业快速规模化发展,市场对硅料的需求猛增,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从2004 年的 40 美元/kg 左右暴涨到 2008 年的近 450 美元/kg。2008 年受金融危机以及多晶硅技术进步带来成本降低、产能陆续释放的影响,多晶硅价格暴跌。2009 年多晶硅被列为产能过剩行业,由此限制了我国多晶硅项目的扩产,此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许多国家加大了对于光伏行业的支持,市场对于多晶硅的需求有所回升。
我国多晶硅产业相对国外起步较晚,早期国内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加工等环节,而附加值较高的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环节由于受到国外技术封锁,长期高度依赖进口。2005 年,我国首条 300 吨/年多晶硅产业化示范线建成,标志着多晶硅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形成,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而四川新光年产千吨多晶硅产线 2007 年的投产,则标志着我国迈入了千吨级生产技术,开始规模化生产。
由于我国多晶硅生产具有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势,近年来全球多晶硅产业呈现出明显聚集中国的发展趋势。2013 年至今,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下,随着多晶硅技术进步迅速,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规模优势增强,我国光伏装机容量持续扩大。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 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 82.7 万吨,同比增长 63.4%,连续十二年位居全球首位。
②产能逐渐释放,多晶硅产品价格维持高位后将有一定下行空间
2018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受多晶硅生产成本下降、光伏行业补贴政策及市场供需变动影响,多晶硅产品价格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20 年下半年起,在国家“双碳”战略支持下,下游光伏发电企业装机需求逐步恢复、同时硅片厂商新增产能快速释放,上下游产能错配,多晶硅供不应求,价格快速上涨并维持高位。2022 年 11 月,多晶硅产品价格年内首次回调,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供应链供需矛盾有望获得缓解,硅料价格将存在一定下行空间。
③下游电池技术升级,硅片用料品质要求提升
一方面,自 2015 年开始,随着单晶技术实现突破,单晶硅片成本大幅降低,PERC电池技术的突破,进一步推动了单晶硅片对多晶硅片的替代,同时单晶硅片由于其优质的性能,对于多晶硅纯度提出较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虽然 P 型电池由于成本优势及较高的性价比仍为市场主流产品,但由于 N 型电池较 P 型电池衰减更慢、转换效率更高,具有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无光衰、弱光性等性能优势,随着 N 型电池的成本逐渐下降,技术逐渐成熟,未来市场将以 N 型光伏电池为主。在硅料使用上,P 型硅片使用太阳能或电子 3 级以上的多晶硅原料,而 N 型硅片对多晶硅料纯度要求更高,必须使用电子 2 级以上的多晶硅原料,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用电子 1 级标准接近,对多晶硅品质要求将会更高。
(2)下游电池片行业情况
PERC 电池技术因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高性价比优势,2022 年市场占有率为88%,仍为行业主流地位。N 型电池(TOPCon、异质结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双面率高、易于薄片化等优点,已突破 26%的实验室转化效率,N 型技术持续取得突破。
目前,TOPCon、异质结是 N 型电池主要技术路线,国内光伏电池龙头企业普遍对其进行技术储备,其中 TOPCon 已进入正式量产阶段;异质结主要处于小试、中试等应用试验阶段,即将进入正式量产阶段。
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TOPCon、异质结电池均使用性能更优的 N 型硅片所生产。因 N 型硅片具有少数载流子寿命较长、金属杂质敏感度较低等优势,由其制备而来的 N型电池片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及长期稳定性;但其制备技术相对复杂,且目前制造成本较高,还未大规模产业化。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 年 N 型电池市场占比约 10%。
随着供应链配套以及生产工艺的陆续成熟,新一代技术的电池片性价比将会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推动光伏终端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