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国政府已达成共识,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我国提出了在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欧盟则发布了《欧洲气候法案》等新能源发展政策,要求成员国与 1990 年相比,2030 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削减 55%,并在 2050 年实现全欧盟范围内的碳中和;美国政府亦宣布重返《巴黎协议》,承诺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
(1)新能源汽车受到政策青睐,市场持续扩张
目前,大量碳排放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其中由于经济发展带动的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使得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量居高不下。在交通领域碳排放中,道路交通(机动车)占比达 74%,是交通行业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
因此,推进道路车辆由传统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减少机动车碳排放,将对能源转型及实现低碳经济影响深远,受到世界各国积极响应,已成为各国推进减碳的共识。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呈强劲增长趋势。
2019-2024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2019年销售203万辆、2020年销售286万辆、2021年销售634万辆、2022年销售1039万辆、2023年销售1382万辆、2024年1-7月销售848万辆。与此同时,EV Tank 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 2025 年和 2030 年将分别达到 2,542.2 万辆和 5,212.0万辆,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并在 2030 年超过 50%。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持续上升,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在双碳目标的助推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持续高速发展,亦将有力带动产业链实现高速增长。
(2)国家推动能源结构的变革与推进,新型储能脱颖而出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 2021 年 7 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 号),主要目标是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GW 以上;到 2030年,将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伴随着国内能源结构的变革与推进,储能正赋能电网侧、发电侧、工商业侧、用户侧等多个应用场景。当前我国储能产业依托于政策、市场等因素驱动,已开始进入发展期。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显示,截止至 2022 年底,我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59.4GW,同比增长 37%。其中新型储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 10GW,超过 2021 年同期的 2 倍,达到 12.7GW,市场发展迅速。储能装机需求的快速增长将带动储能电池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