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酒店业成为旅游行业中增幅较大的子行业之一。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3 年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23 年,全国星级酒店经营状况回暖,多项经营指标大幅增长,酒店业迎来强劲复苏。
2023 年,共有 7,245 家星级酒店数据通过审核,营业总收入 1608.95亿元,同比增长超三成;利润总额 29.17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平均房价、平均出租率、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Revpar)等经营指标也迎来正增长:其中,平均房价 370.83 元,同比上升 16.44%;平均出租率 50.69%,同比上升 32.19%;Revpar 187.97 元/间夜,同比上升 53.92%。
从星级酒店数量分析,2023 年全国共经营星级酒店 7,245 家,比 2022 年减少 92 家,同比减少 1.25%。从 2019 年至 2024 年近 5 年的星级酒店数量的变化情况来看,星级酒店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5 年来共减少 1675 家星级酒店。不过,同比下降的速度趋缓,从 2020 年同比下降 5.57%缩小到 2023 年的 1.25%,说明星级酒店对待评星逐渐冷静。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酒店市场日趋成熟,酒店的市场化、多元化、品牌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上酒店会员体系、预订平台、社交平台等对客群转化率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投资者和消费者都更关注酒店的品牌本身而不是星级。因此,星级酒店开始逐步丧失竞争力,数量逐年走低。
从星级酒店组成结构分析,7.245 家星级酒店中五星级酒店 772 家、四星级酒店 2,325 家、三星级酒店 3,471 家、二星级酒店 670 家、一星级酒店 7 家。与2022年相似,三星级酒店数量最多,占比47.91%;其次是四星级酒店,占比32.09%,三星级和四星级合计占比 80%,说明中端、中高端酒店仍将占据市场的主要地位。
相比 2022 年,四星级酒店数量增加 40 家,是唯一数量在增加的酒店星级;而其他星级酒店数量都逐年走低,尤其是低星级酒店,受到市场经营环境转变及经济型酒店替代效应影响,数量快速减少。
2023 年,全国星级酒店经营状况回暖,酒店业迎来了复苏。2023 年全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总额 1,608.95 亿元,恢复到 2019 年的八成(占 2019 年营业收入总额的 84.34%),是近五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次新高。相比 2022 年,营业收入总额增加 431.27 亿元,同比增加 36.62%。其中客房收入 715.18 亿元(占比 44.45%)、同比增加 50.6%,餐饮收入 634.09 亿元(占比 39.41%)、同比增加 35.53%,客房收入增长高于餐饮收入。
从 2019-2023 年全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数据来看:2020-2023 年受公共卫生事件因素持续影响,整体呈现波动回升趋势,虽然仍未恢复到 2019 年水平,但趋势向好。从全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结构来看,餐饮收入和客房收入占比情况看,2020-2021 年,餐饮收入占比一度高于客房收入占比,直至 2022-2023 年才恢复常态,客房收入占比明显上升。
说明随着人口流动的恢复,酒店客房业务回暖,未来客房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 年全国星级酒店利润总额 29.17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对比 2019-2023年的利润总额,2023 年结束了自 2020 年开始全国星级酒店利润总额的连续“亏损”模式。
从人均实现利润指标情况看,2023 年全国星级酒店人均实现利润 4.62千元/人,表明人均实现利润 46.2 万元,与全国星级酒店利润总额相似,人均实现利润同步扭亏为盈。50 个重点旅游城市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情况:50 个重点旅游城市星级酒店营业总收入合计 1017.46 亿元,占全国星级酒店营收总额(1608.95 亿元)的 63.24%。其中,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有北京市、上海市,分别为 182.15 亿元和 133.17 亿元;营业收入处于 50-100 亿元的有广州市(72.61 亿元);营业收入处于 20-50亿元之间的包括杭州、深圳、成都、南京、三亚、青岛、西安、厦门、济南、重庆和苏州 11 个城市,其余 36 个城市营收在 1-20 亿元之间,西宁市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最低(1.85 亿元),排在 50 个城市的末尾。
50 个重点旅游城市平均房价情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0.83 元/间夜)的城市有 25 个,占据一半。其中,前三名分别是三亚、上海和深圳,房价分别是854.47 元、737.36 元和 626.21 元。其余位列前十的城市,包括北京、广州、厦门、东莞、武汉、秦皇岛和南京,平均房价位于 400-600 元之间,价格整体差距不大。
总体来看,2023 年全国星级酒店的经营状况,受益于旅游市场、商务出行、会议会展需求的增加,全国星级酒店市场信心逐步恢复,重点城市率先恢复客流,酒店行业的景气度快速提升。全国星级酒店各项经营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平均房价等经营指标均出现大幅提升。在旅游业持续回暖的背景下,全国星级酒店市场告别负增长,持续保持复苏态势。
从厦门市情况来看,随着厦门市加大力度推进旅游业发展,厦门旅游城市形象持续强化,旅游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加上动车开通和航空、铁路、公路运力增强,日益便捷的交通进一步拉动厦门市旅游市场,旅游酒店业也保持着快速平稳增长。
根据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厦门市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基本情况》,2023 年 1-12 月,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10987.01 万人次,同比增长 67.26%,实现旅游总收入 1,567.3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83.2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0910.19 万人次,同比增长 66.79%,占接待总人数的 99.30%。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 4790.4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46.94%;接待国内一日游游客 6119.77 万人次,同比增长 32.99%。
接待入境游客 76.8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80.85%,占接待总人数的 0.70%。接待过夜的国内外游客 4687.24 万人次,同比增长 147.41%,占接待总人数的 44.30%;接待一日游的国内外游客 6119.77 万人次,同比增长32.99%,占接待总人数的 55.70%。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1530.51 亿元,同比增长81.52%,占旅游总收入的97.65%;入境旅游创汇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91.57%。2021 年 4 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和“旅游+”“+旅游”,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完善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努力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深入推进大众旅游、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公共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统筹推进国内旅游和入出境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提出要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坚持培育和监管并重,做优做强国内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提升市场监管能力,不断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2022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系统观念、筑牢防线,旅游为民、旅游带动,创新驱动、优质发展,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的原则。到 2025 年,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出入境旅游有序推进,旅游业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明显增强,旅游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加快发展。规划提出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互联网+旅游”,推进智慧旅游发展;
二是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一批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目的地;
三是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保护传承好人文资源,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
四是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旅游+”和“+旅游”,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五是拓展大众旅游消费体系,提升旅游消费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六是建立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加强旅游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文明旅游;
七是完善旅游开放合作体系,加强政策储备,持续推进旅游交流合作。
目前我国酒店业市场竞争激烈,未来酒店业将向品牌化、集团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各种形式的扩张,组建跨地区的酒店集团,形成连锁品牌。集团化发展具有降低营销成本、扩大市场网络、有效利用资源、提升品牌形象等众多优势。
借助网络的信息化平台开展酒店网络营销、提供有特色的服务、优化酒店管理的流程,进一步提升酒店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从中长期看,在旅游产业政策推动和旅游需求拉动下,旅游业将保持长期增长趋势,酒店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大众旅游需求呈现多样性、商务客源增多等因素将促使高星级酒店与经济型酒店成为行业中表现作为活跃的两部分。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