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农机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10-28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农机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包括研发信息大楼和技术服务中心等功能,致力于为全省的农机制造企业提供最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和国内外最新农机研发成果,为全省农机生产企业提供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为广大农机使用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同时通过建设大数据分析模型,针对农机行业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农机产业数字赋能,加快农机产业发展进程。

1.1.2市场前景

1.农业机械市场前景分析

(1)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平稳增长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支撑农业各产业发展的机械化基础逐步牢固,数据显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28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6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呈现上升趋势,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预测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857亿元。

(2)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

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78亿千瓦,较上年增长2.03%。2022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增至约11.04亿千瓦,预计2023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将达到12.56亿千瓦。

(3)智能农机装备数量增加

1)农机自动驾驶系统

随着智慧农业的战略新兴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产品在2019年后逐渐完成了国产替代,行业随后逐渐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并迅速发展。根据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布的报告,以购置补贴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量达到8.4万套,预计2023年国内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售数量达到12.60万套,同比增长50%。

2)主要智能农机装备保有量

我国现有存量农机数量庞大,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截至2021年末,我国主要农机保有量合计达到815.42万台。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以北斗、5G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农机装备进军生产一线,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未来随着农机整体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及政策的推动,将带动农机装备智能化产品前装市场的发展,预计2023年我国主要农机保有量将达到869.72万台,其中智能化农机保有量预计超过90万台。

3)植保无人机

植保无人机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精准管理,有效控制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提升农业效益。植保无人机是发展快、普及面广、高效实用的智能装备之一,是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农机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持续增加,2021保有量达9.79万架,同比增长39.22%,预计2023年中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将达到18.98万架。

(4)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竞争格局不断优化

我国农机装备智能化产品的早期市场以国外品牌为主,2019年后国产企业才逐渐成为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市场主导并完成了国产替代。随着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以及农机装备智能化产品不断优化升级,行业迅速发展,参与企业也越来越多。

以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为例,根据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布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发展研究报告》,以购置补贴计,国内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市场公司数量由2019年的31家发展到2022年的58家,但市场集中度呈上升趋势,行业销量排名前三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47.39%提高到2022年的53.82%。

(5)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提高

1)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与耕地面积难以大幅增长的前提下,日益减少的农业劳动力总量,需要更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国家对农业机械化进展高度重视,通过财政补贴等“三农”政策持续支持。

农业农村部信息显示,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18年的67%上升到2022年的73%,但是与发达国家平均90%的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农业各领域全面全程机械化的推进,以及原设备保有量的更新换代,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市场将持续扩容。

2)农业机械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由于农业机械不同子行业的市场发展以及技术成熟度的不同,各农作物的机械化进程存在一定差异。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主要应用于粮食作物的“耕、种、管、收”,未来农业机械的全面应用将从粮食作物拓展到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园艺作物等品类,从平原覆盖到山地丘陵地区,从种植业延伸到畜牧业、果林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高科技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将得到广泛应用,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

3)农机装备智能化产品加速向多区域渗透

农田集约化和标准化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机装备智能化产品的发展基础,而产品降本增效的效果和售价是农机装备智能化产品的发展动力,市场已逐渐从新疆、黑龙江等传统大规模农田集中区域,向河北、甘肃、内蒙古、江苏、陕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等区域渗透,逐渐从中大型农机向小型农机渗透。

2.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分析

为认真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和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1年4月18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积极整合农机化信息化资源,与中国农机院合作开发建设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远程电子监测系统暨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

云平台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北斗定位、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试验鉴定、购置补贴、安全监理、社会化服务、其他作业和数据分析8个板块,在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等农机作业环节,开展农机作业远程电子监测技术监管工作,实现农机生产作业、指挥调度、作业审查、统计分析、资金结算、合作社管理、社会化服务等农机作业信息化管理。

四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农机生产制造基地和我国收获机械的摇篮,大力度、全方位不断推进北方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创新发展,2016年被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确定为国家“现代农机装备区域创新示范基地”;

2021年,联合全国农机行业三大协会在四平市成功举办中国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北方)田间日活动、第一届中国北方(四平)农机展销会,进一步提升了四平市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机产业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目前已培育出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主打产品的专精特新农机生产制造企业。

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是专业研发、制造从事保护性耕作农机的生产企业。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秉承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最优机具的理念,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发展,以农业装备高效性、可靠性为基础,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创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高技术企业,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监测、物联网在农机装备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实现智能化播种。

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农机产业创新发展、科技升级。自主创新研发国内首创秸秆饲料处理设备,率先在机器上安装北斗定位、4G网络应用、智能屏人机交互界面、手机微信小程序登录查看机器状态的智能控制端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远程作业监控、电控故障自动诊断、产品作业状态管理、作业数据自动采集、后台大数据分析等功能,迈出了国产农机智能化发展新步伐。截至2022年,公司共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被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依托四平市农业机械研发优势,谋划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为农机制造企业提供最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和国内外最新农机研发成果,为广大农机使用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同时通过建设大数据分析模型,针对农机行业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农机产业数字赋能,加快农机产业发展进程,具有迫切的市场需求。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3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发布《关于对拟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公示的通知》,拟在吉林省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和《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平片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平市示范区产业承接布局、产业承接重点、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内容。在承接产业重点上,装备制造业主要承接汽车零部件、专用车、换热器、农机装备等产业。制定战略发展定位,将四平打造成重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特色装备制造基地、绿色转型发展承载区。计划到2025年,100亿级产业集群达到5个以上,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35年,承接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东北地区前列的产业集群,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跃升。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加强农机装备薄弱环节研发。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打造农机装备一流企业和知名品牌。攻关突破制约整机综合性能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重要零部件。加强绿色智能畜牧水产养殖装备研发。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重点支持粮食烘干、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推动新生产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

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农机具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融合,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农机数据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

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立足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目标要求,以感知、决策(控制)和执行三大功能为核心,支撑引领现代农业生产少人化和智能化。

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农业全产业链,提供集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农机作业、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综合解决方案,破解农业生产主体做不了、做不好的共性难题,实现更大范围的服务资源整合、供需有效对接,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

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农资、农机、农艺、技术、信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以科技创新为主动力、原料基地为主阵地、产业园区为主战场,提供全程专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作用,提高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及适合棚室、丘陵山区作业的机械保有量,组织开展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示范镇建设。到2025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以上。

(2)产业优势

四平市现有农机制造企业30余户,是吉林省农机生产企业最为集中区域。主要产品有动力换挡拖拉机、深松机、整地机、灭茬机、免耕播种机、水稻插秧机、抛秧机、秸秆自动捡拾打捆机、秸秆饲料粉碎揉搓打捆机,以及玉米脱粒机、剥皮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葵花籽粒收割机、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禽类自动屠宰分割成套装备)等近20种系列产品,其中生产农机品类居东北首位,产品市场覆盖“三北”地区,部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

目前,四平市已具备年产拖拉机7500台,耕整地、深松、灭茬等机具3000台,免耕播种机15000台、水稻抛秧机500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3000台、秸秆打捆机7000台的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动力、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秸秆处置利用装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为主体的农机产业链条。培育出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主打产品的专精特新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在吉林省乃至全国市场占有重要位置,成为四平农机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联重科作为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智能农机制造方面优势明显。2021年四平市政府与中联农业机械公司签署智能农机产业项目合作协议,签署的智能农机产业项目涉及水稻有序抛秧机、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获机等高端农机产品的生产制造,并积极拓展中联智慧农业业务在东北地区的推广。未来,中联重科将以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组合,助推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3)人才优势

近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入践行“人才兴市”理念,先后组织实施了“人才攻坚计划”“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引进硕、博人才500多人、大学毕业生11200多人。2020年以来,四平市人才办共引进包括清华博士在内的人才468人,其中,为四发集团、康达农机等33家企业引进助企服务人才60人,为市直部门引进经济、金融、法律、IT专业人才63人,为乡村振兴引进基层服务人才86人,为教育医疗引进人才70人,助力打造“全国红色地标城市”引才23人。

红开区毗邻4所大学,坐拥3所专业学校,每年能培养各类人才近万名,可为入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对于高端人才,实施了人才攻坚计划和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为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区位交通优势

红开区位于四平市西北部,紧邻哈大高速、哈大铁路、哈大高铁,以红开区为原点,辐射周边47个地级城市,客流2个小时内可全部到达,物流4个小时全部到达。红开区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连接区域,是四平市新一轮城市化延伸发展和工业化动能集聚的重要战略空间。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研发综合楼,技术及用户服务中心等,打造农机产业公共服务技术支持平台。通过对农机作业管理、作业区域调度、农机监管、农机信息化服务等农机基础业务的分析,建立各类业务数据模型,建设2个大数据分析专题,初步形成大数据分析能力。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463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63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8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3.67%。

1.4.2社会评价

项目致力于为全省的农机制造企业提供最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和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农机研发成果,为全省农机生产企业提供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为广大农机使用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区域农机行业进入良性竞争,使区域农机保有量达到一个新水平,同时带动农机产品零配件产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农机产业链的品质提升。

3、概况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2002年晋升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吉林省四平市区西北部,总规划面积为21.35平方公里。

红开区形成了“两中心一园区一试点”为特色的“211”创新平台。 “一试点”即农业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2022年吉林省凭借产业优势成功列入全国6个试点之一,红开区作为试点的主要承载区,每年均可为企业争取资金支持,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打造了“中国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园区16条已建成及新建道路即将全线通车,呈现出“七横九纵”的路网格局。建设48栋标准化厂房,3栋综合服务楼,水、电、气、热、通信等设施系统完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