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汽车生产过程中的生产、采购等主要环节呈现出全球化配置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的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生产模式转变,整车制造公司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与外部零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配套供应关系并形成专业分工协作的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
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的 2023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全球前百强零部件企业中,日本、美国、德国分别有 22 家、18家、15 家企业入围,位列前三,中国则有 13 家企业入围,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
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如德国博世(Robert Bosch)、日本爱信精机(Aisin Seiki)、美国李尔(Lear Corp.)等已在各自专业领域形成一定的垄断地位,这些企业知名度高、规模庞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能够引导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
(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稳定发展和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张,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2 年至 2017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1.75%;2018 年受汽车行业整体景气度下降因素影响,当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滑;2019 年至 202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恢复持续增长趋势,2023 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4.41 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08%,行业发展态势向好。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对缺乏,前期竞争力不及由跨国整车厂商或大型零部件厂商设立的外资厂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技术专项的支持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合作以及技术人才引进等方式,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体系建设,在部分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当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初步形成自主创新体系,已具备汽车零部件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并实现产品的全面覆盖,正迈入“深度国产替代”的时代。
从区域分布上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形成东北、京津冀、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其中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值最大的区域。
六大产业集群中,汽车零部件企业围绕整车制造产业形成周边配套体系,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结构竞争优势大幅提升,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凸显。
(3)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①生产规模化、专业分工化
随着整车制造商角色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生产模式转变,汽车零部件厂商的角色也逐步从单纯制造商延伸至与整车厂商联合开发,根据整车厂商的要求开发生产。在专业化分工背景下,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②采购和供货集成化、模块化
由于整车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和车型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出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组织效率的考虑,整车企业的采购体系逐渐由面向多个供应商采购单个零部件,转变为向较少的供应商进行集成化的模块部件采购,以缩短车型开发时间,提高零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水平。
零部件模块化的供应要求零部件生产企业更深入、更早地介入到整车企业的开发构成中,也使得整车企业与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合作黏性更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③运营自动化、智能化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薪酬水平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原有人口红利优势减弱。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企业运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企业对生产、采购、销售、运输等方面的把控,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并提升竞争力。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