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我国煤炭行业产量价格情况及发展前景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4-11-12

(1)我国煤炭行业概况

煤炭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既有的能源禀赋结构造成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达到 66%,大幅高于30.06%的世界平均水平。“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欧美国家“石油为主,煤炭、天然气为辅,水电、核电为补充”的情况差别显著。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 75%、无烟煤占 12%、褐煤占 13%;其中原料煤占 27%、动力煤占 73%。从我国煤种分布上看,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 46%和 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虽然我国是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煤炭储量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晋陕蒙疆是我国中长期内稳定的煤炭供给来源;其次是西南区及西北甘宁青等地区;华东、中南、京津冀地区煤炭储量有限,不能满足本地区需求;东北地区作为传统煤炭生产基地,随着老旧煤矿的报废,短期煤炭资源供给潜力不足,新的煤炭资源接续能力出现问题,将面临资源枯竭和工业转型的挑战。另外一方面,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的西南、西北等地区地处内陆,煤炭运输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能源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将使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短期看煤炭行业将受到经济周期波动、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我国煤炭行业产能及产量情况

截至 2023 年度,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 4300 处左右;其中,年产 120 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 85%以上,比 2020 年提高 5 个百分点。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 81 处、核定产能 13.3 亿吨/年,比 2020 年增加 29 处、产能 5.1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 24 处左右、设计产能 3.1 亿吨/年。年产 30 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至 1%以下。全国建成安全高效煤矿 1146 处、百万吨采煤队 683 个。

安全高效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 70%,平均产能 273 万吨/年,月平均综合单产 16.56 万吨,原煤工效 16.77 吨/工,主要生产指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百万吨死亡率 0.00069,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3 年全国原煤产量 47.1 亿吨,同比增长 3.4%;全国煤炭进口量 4.74 亿吨,同比增长 61.8%,煤炭产量和进口量两大数据均创历史新高。煤炭的安全稳定供应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十四五”时期以来,全国新增煤炭产能 6 亿吨/年左右。全国原煤产量分别于 2021 年、2022 年跃上 41 亿吨、45 亿吨台阶,2023 年达到 47.1 亿吨,年均增长 4.5%;原煤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 65%以上。2023 年煤炭进口量达到 4.74 亿吨,比 2020年增加 1.7 亿吨。

(3)我国煤炭库存及价格情况

2023 年,全国原煤产量 47.1 亿吨,同比增长 3.4%,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煤炭进口量 4.74 亿吨,同比增长 61.8%;全国铁路累计发运煤炭 27.5 亿吨以上,同比增长 2.6%,其中,电煤发运量 22.8 亿吨,同比增长 4.5%。

截至 2023 年 12 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存煤 6700 万吨,同比下降 1.5%;全国主要港口存煤 6312 万吨,同比增长 14.1%;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 2 亿吨,同比增加约 3000 万吨、增长 17.5%。价格方面,自 2003 年以来,国际、国内煤价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并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达到顶点,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开始回落,此后煤炭价格受全球经济运行情况及国内工业生产情况反复波动。

未来国内煤炭价格会逐渐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接轨。受国内调整经济结构、各地加大环保治理、煤炭产能增加以及进口煤炭冲击等因素影响,2013 年开始,煤炭价格震荡下跌,在 2015年 11 月达到了低点,秦皇岛港 5500 大卡煤炭价格仅 365 元/吨。

2016 年 7 月份开始,煤炭价格开始快速上涨,至 2016 年 11 月份,秦皇岛港 5500 大卡煤炭价格达到 700 元/吨,之后受先进产能释放等因素影响,煤价略有下跌,至 2017年 6 月份,5500 大卡煤炭价格跌至 565 元/吨的低点。但 2017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煤行业的复苏推高煤炭需求,整体煤炭市场供需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由此导致煤炭价格有所回升,并维持高位震荡。

行业效益明显好转,2017 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7704.6 亿元,同比增长 25.4%;利润总额 2959.3 亿元,同比增长 290.5%。2018 年,煤炭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随着政策鼓励以及部分新建矿井投产,2018 年国内原煤产量有所释放,原煤产量 36.8 亿吨,同比增长 4.5%。煤炭进口量 2.81 亿吨,同比增长 3.9%。国内工业企业产出增速高位企稳,叠加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需求继续高增长,全社会用电量水平再上新台阶,火电行业耗煤需求继续增长明显,据中煤协测算,全年煤炭消费小幅增长 1%。

由于进口政策调控、水电替代以及贸易商预期情绪波动等因素,2018 年动力煤价整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态势。资源相对稀缺的焦煤,价格震动幅度较小。2019 年,环渤海动力煤中长期合同(5500 大卡下水煤)价格始终稳定在绿色区间,1-11 月份均价 556.2元/吨,同比减少 2.6 元/吨。从 CCTD 秦皇岛煤炭价格指数看,12 月 6 日,CCTD秦皇岛周度均价 5500 综合价 549 元/吨,环比上涨 1 元/吨,但与年中 5 月 6 日均价 591 元/吨相比处于下行趋势。二是市场价格环比下降。

2019 年以来 5500大卡下水煤市场均价 599.7 元/吨,同比下降 59.8 元/吨,比前年全年均价下降53.6 元/吨。2020 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5500 大卡下水煤)全年均价为 543 元/吨,同比下降 12 元/吨,始终稳定在绿色区间,充分发挥了保供稳价得“压舱石”作用。5 月上旬 5500 大卡动力煤价格最低 470 元/吨,从 9 月份开始价格出现回升,经过短期波动后回落到 600 元/吨以下。2021 年,煤炭市场现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中期前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发挥了煤炭市场“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全年均价为 648 元每吨,同比上涨 105 元/吨,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保供稳价“压舱石”作用。

煤炭价格方面,一是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彰显稳价作用。2022 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司(5500 大卡下水煤)全年均价为 722 元/吨,同比上涨 73 元/吨,年内峰谷差在 9 元/吨左右,发挥了煤炭市场的“稳定器”作用。

二是煤炭市场现货价格向合理区间回归。受国际能源价格大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二季度以后价格呈现高位波动态势,年内价格峰谷差达到 900 元/吨左右;10 月份以后,随着我国动力煤供需形势逐步改善、煤炭进口快速恢复,动力煤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年末北方港口动力煤市场价格较年内高点下降 500 元/吨,并继续向合理区间回归。

三是炼焦煤价格上涨。山西吕梁部分主焦煤长协合同全年均价 2240 元/吨,同比上涨 600 元/吨。CCTD 山西焦肥精煤综合售价全年均价 2664 元/吨,同比上涨 338 元/吨。

四是国际煤炭市场价格高位波动。国际主流市场煤炭价格受能源整体供应紧张影响保持高位震荡,澳大利亚、印尼煤炭年均离岸价格分别同比上涨 110%和 127%。2023 年,秦皇岛 5500 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全年均价为 714 元/吨,同比下降 8 元/吨,年内峰谷差在 15 元/吨左右,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保持稳定;环渤海港口 5500 大卡动力煤现货市场全年均价 971 元/吨,同比下跌 324 元/吨,动力煤市场现货价格回落。

(4)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1)增强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

加大资源勘探与评价工作力度,增加后备资源储备,提高煤炭资源支撑保障能力。优化煤炭生产布局,规划建设大型煤炭矿区,布局建设一批产能接续的安全高效煤矿、大型现代化煤矿,增强大型煤炭矿区稳产增产的潜力。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重点煤炭供应保障基地跨区域调配能力,积极推进储备产能建设,探索建立煤矿弹性生产机制,促进煤炭供需平衡、价格稳定。强化煤矿系统管理和重大灾害防治,防范化解煤矿系统性安全风险。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守稳发展用能阵地。

2)加快建设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深化

新一代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与传统煤炭产业的融合发展,持续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以智能化变革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完善数字化标准体系,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和共享应用,发展煤炭数据要素市场和煤炭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煤炭产业与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煤炭经济增长新引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竞争力。

3)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布局,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优化完善标准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通衔接,以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协同攻关,实施重大工程示范建设,尽快形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内涵式增长路径。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一批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批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全链条机制,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

4)着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推动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在煤炭全产业链的创新和应用,整体推进煤炭从生产开发到终端消费全生命周期清洁管理。全面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攻坚战,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支持煤炭深度加工、对路消费和高效利用,加强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和散煤综合治理,多途径提高煤炭利用和转化效率,构建煤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体系。有序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建立多联产系统下的煤化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完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战略转型。

5)深入推进煤炭市场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规范和完善煤炭价格指数,构建依法合规、健康有序的统一大市场。研究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推动煤炭与电力、钢铁、建材等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煤电联营、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维护煤炭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转型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妥善解决关闭退出煤矿历史遗留问题,推动煤炭老矿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高质量发展。

6)积极探索煤炭产业国际化发展路径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煤炭市场分析研判,扩大多元化、多通道优质煤炭进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建设格局,支持煤炭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展产能合作、项目建设、技术服务等,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培育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围绕装备制造、绿色环保等领域开展知识交流、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

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煤炭和采矿界的对话与交流,构建煤炭国际贸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煤机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是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我们要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面向行业、立足转型、服务基层、矿工至上”工作思路,坚守为矿工谋幸福、为行坚持服务宗旨,履行“四个服务”业谋发展的初心和使命,职责,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改革突破、创新驱动、系统融合、服务提升,深化支撑体系、服务平台和品牌建设,提高协会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凝聚力、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协会,为促进煤炭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