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若想实现全流程的无人化操作,仍需解决无人充电问题。特斯拉在24H2 提交了四项关于无线充电相关专利,揭示了特斯拉未来将可能采用无线充电方式为汽车充能,将有望推动其他车厂在无线领域的布局。
目前无线充电采用电磁感应和磁场共振两种方式,磁场共振通过车位上的“发射线圈”和车内的“接收线圈”实现电磁共振来传输能量,对位置要求较低,充电距离也较长,相较电子感应更适用于汽车无线充电。
目前汽车无线充电尚未大规模量产,结构相对复杂,成本相对较高,在相同功率下,无线充电的成本是 OBC 的 4-5 倍,虽然短期内无法大规模替代有线充电桩,但未来随着特斯拉的破局,无线充电设备降本路径明显,或对充电桩市场形成一定替代。
从市场规模来看,据 Towards automotive 数据,全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3 年的 1 亿美元提升至 2030 年的 13.5 亿美元,CAGR 可达到 45%。
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比例虽处于下滑阶段,在 24H1 达到 2.41:1,但未达到国际要求的 1:1,仍处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随着各大新能源车厂推进无线充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随车配建的私人桩数量将有望替换成无线充电设备。
无线充电存在功率小、充电速度慢的问题,中长期内将对交流充电桩形成替代效应。据能链研究院数据,7kW、11kW 是当前无线充电研发的主流,行业标准也围绕11kW 的功率等级展开,功率水平与家用、小型停车场等交流充电桩类似,随着无线充电设备的不断降本,将有望对交流充电桩应用形成替代效应。美国 ORNL 研发出一款功率达到 100kW 的无线充电设备,是传统线圈技术的8-10 倍,可达到直流充电桩的功率水平。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成本持续下降,大功率无线充电设备有望普及,从长期来看将有望替代部分直流充电桩。从家用充电桩市场来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 2023-2027 年全球家用充电桩销量 CAGR 为 31%,无线充电设备替代空间广阔。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