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变革引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方向
2015年《巴黎协定》确立了本世纪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后,各国开始重点布局碳中和发展规划,截至报告期末,已有逾百个国家提出或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目前,随着新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各国构建多源、互动、自主、协调的智慧能源体系以及建设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愈发清晰,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35年前后,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煤电和气电,成为第一大电源,预计全球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20%。
为应对新型能源结构下发电高波动性、分布式电源管理难度提升等挑战,完善适应可再生能源局域深度利用和广域输送的电网体系,提高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水平至关重要。数字化技术能够与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融合,通过技术手段推动解决传统电力产业“发-输-变-配-用”各节点难以协同继而导致电力生产和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引领能源体系在安全可控、绿色低碳以及高效敏捷等方向的快速发展。
(2)计量产品伴随新的技术指标迎来更新换代
随着全球各地对智慧能源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原有的智能计量终端在多元化互动、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性能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2020年,国家电网发布智能电表、智能物联电表通用技术规范,在设计原则上向IR46标准靠拢与适应,其在通讯功能、耐用性及模块化方面要求更高,将会实现对IEC标准的逐步替代。
在IR46标准的设计原则下,新一代的智能电表具有计量芯和管理芯双芯分离并行、扩展功能采用模组化设计的特点,具备多元化高效通信、软件可升级、分布式大容量存储等功能,更加符合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要求,与智慧能源体系、“双碳”政策下的新能源发电管理协同,成为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重要基础设施。
(3)智能电表更新换代
根据行业发展历程,全球智能电网建设从地区及部署进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典型建设阶段,即美国、欧盟、中国及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智能电网投资处于领先阶段;东欧、亚洲及拉美部分国家处于智能电网大规模改造投资建设期;拉美及非洲等区域处于智能电网建设初期。
具体到电表智能化及更新换代的历程,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境外市场IEC 标准下,智能电表可分为 AMR 智能电表和 AMI 智能电表阶段。
AMR 智能电表即第一代智能电表,能够实现远程自动抄表,但数据传输量相对较小无法实现分钟级的实时传输。
AMI 智能电表即第二代智能电表,其数据传输量更大,能够自动完成分钟级的实时数据采集,具备实时通讯、远程控制、数据处理、分时分段费率等多种智能化功能,是智慧能源体系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欧洲区域,以意大利市场为例,其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部署 AMR 智能电表,即第一代智能电表,后续于大约 2016 年开始大规模换装高级计量架构的 AMI 智能电表,即第二代智能电表。中东、南美等其他地区在智能电表发展进程上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根据沙特阿拉伯、乌拉圭等国家对智能电表的招标情况,在 2016年后,AMI 智能电表技术已相对成熟,因此该等地区跳过了 AMR 智能电表阶段,直接开始 AMI 智能电表的采购及部署。
中国境内市场智能电表发展阶段与境外市场有所不同,其更新换代进程主要与国家标准及规范修订相关,国家电网 2009 智能电表规范定义了第一款具备远程费控等功能的智能电表,于 2013 年修订规范提高了数据通讯率及通讯数据量,于 2020 年规范中进行较大修订,进一步精简表型,定型了具备多功能、多芯多模组设计的智能电表。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