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运动医学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内外主要企业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1-06

1、运动医学行业发展趋势

(1)运动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要求提高,手术微创化深入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持续增长,2020 年中国7 岁及以上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 37.2%,比 2014 年增加 3.3%。然而,美国 2020 年的体育运动参与率高达 75.6%。《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明确提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到 2030 年达到 40%及以上,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到 2035 年要实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 45%以上。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兴起,运动人群的增长不可避免会引发运动损伤的增加。但由于运动医学学科在中国兴起时间晚于发达国家,中国居民的运动损伤预防意识不足,因此中国的运动损伤发生率高于发达国家。随着运动医学关注度得到持续提升,发展运动医学的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由于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治疗需求。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作为临床新兴的手术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尤其在运动医学领域,关节镜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术方式。

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虽然中国运动医学手术数量仍不及美国,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关节镜手术台数开展而言,美国 2017 年有约 177 万台,而同年中国仅有 43.7 万台。我国总人口数约为美国的 4 倍,而运动医学疾病治疗病例数远不及美国,疾病治疗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未来预计对关节镜微创手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2)材料技术升级,个性化满足患者需求

新理论、新器械和新技术不断地出现,推动运动医学市场的快速发展。由于运动医学植入物直接植入人体内,可能与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因此材料选取上需充分考虑合适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力学特性和工艺设计满足治疗需求。

目前各种得到应用的运动医学植入物材料主要有金属、高分子聚合物(如 PEEK、UHMWPE)、可吸收材料等。可吸收材料目前经历了由单一材料聚合到复合材料聚合的迭代,其可塑性、生物力学获得极大地提升。未来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更新,植入物市场也将不断发展。

随着新器械、新材料的研究和发明,除了自体移植物、异体移植物代替韧带,人工韧带(聚对酞酸乙二酯,PET)的仿生设计和生物促进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可预见有更多在其生物力学性能、组织相容性及远期疗效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手术的应用,运动医学市场也有望进一步实现技术升级。

(3)政策鼓励国产替代进口不断深化

当前涉足运动医学领域的国内企业较少,中国运动医学市场存在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内运动医学市场进口产品市场份额较大。从国产优势来看,国产的产品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价格更低;二是更符合中国医生操作习惯和中国人解剖结构。

建立本土运动医学品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国内市场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国内运动医学市场不断扩大,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愈发明显。随着医疗器械带量采购政策的深化,相较进口产品,运动医学国产产品的降价压力较小,且受到政策鼓励,有望获取更多销量空间,利于后续产品的研发、推广。

(4)一站式整体运动医学解决方案为各类临床场景提供多样化选择

运动医学术式过程中,需要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以及手术工具的全面配合。由于运动医学植入物产品种类繁多,各类产品在性能上具有不同优势,医生会根据患者临床表征、运动能力恢复需求以及经济水平综合考虑,选择最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术式方案。

因此,为进一步满足患者临床需求并提升自身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医疗器械公司将不断扩充和完善自身产品管线,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完善的产品矩阵,发挥协同效应,实现“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手术工具”产品组合的全面覆盖,从而为患者提供术中治疗更为丰富的产品选择,提升患者临床受益。

2、运动医学行业内主要企业基本情况

由于外资品牌进入国内市场较早,具备较强的技术和资金实力,积累了较好的用户基础,因此目前运动医学市场主要被外资品牌占领。随着国内技术和制造方面的不断追赶,加之国产替代政策的推动,目前已经出现了以天星医疗、锐健医疗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整体来看,国产企业发展虽处于早期阶段,但已具备了与外资竞争的能力,国产替代有望开启。行业内主要企业情况如下所示:

国际企业

(1)施乐辉

施乐辉(Smith & Nephew)创建于英国,是世界领先的跨国医疗器械制造公司。其拥有众多种类的产品,研发实力较为雄厚。近年来,其不断通过外部收购的方式完善自身的产品布局。目前公司的业务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骨科、运动医学与耳鼻喉和伤口管理事业部。根据施乐辉 2023 年年报,其在运动医学领域市场规模呈现增长,该部分收入达 15.37亿美元,增长率高于其他业务线。2023 年,其运动医学业务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为27.62%。

(2)德培依

德培依运动医学股份有限公司(DePuy Mitek)系强生旗下子公司,能够提供全面的骨科和神经领域产品,在关节重建、创伤、脊柱、运动医学、颌面以及动力工具和生物材料等领域为患者解决不同的健康问题。根据公司年报数据,2023 年强生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总收入为 304.00 亿美元,与 2022 年相比增长 12.40%。其中,骨科为重要部分,销售收入与 2022 年维持在相同水平。德培依下的骨科主要有四部分,分别是创伤、髋关节、膝关节和脊柱与运动医学,脊柱与运动医学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业务收入占比为 32.96%。在运动医学领域,德培依拥有较为全面的产品线,满足患者不同肩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和小关节部位的需求。

(3)锐适

锐适(Arthrex)是一家全球性的医疗器械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骨科产品开发和医学教育,尤其在运动医学细分领域——关节镜检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锐适拥有一流的医学教育中心,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科医生通过实践手术技能培训计划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教育目的地。锐适在中国获得上市批准的器械主要是关节镜及相关手术器械、植入的固定物与修复材料和内窥镜手术刨削器。相较于其他同类企业,锐适更加聚焦于运动医学细分领域的诊治。

(4)康美

康美公司(CONMED)初建于 1970 年,目前在尖端手术和病人护理产品的开发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康美公司的不断发展,产品种类也随之增加,现在其生产产品种类有上万种,包括了关节内窥镜、矫形外科设备、电外科手术设备、内窥镜设备和病人护理设备等。根据公司公告,2023 年其获得 12.4 亿美元营业收入,其中 43%来源于骨科手术业务。康美在运动医学领域的产品管线主要为设备,包括内窥镜摄像系统、刨削系统等,其他产品包括组织修复的植入物,如带袢钛板、带线锚钉,以及其他手术工具等。

国内企业

(1)锐健医疗

锐健医疗成立于 2010 年,主营业务系运动医学领域和微创骨科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该公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产品种类多样,包括了多种材料的锚钉、界面螺钉、带袢钛板、半月板修复工具以及多种手术工具。

(2)德益达

美德益达美成立于 2015 年,是德美医疗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运动康复产品的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其产品线涵盖临床常用植入耗材、手术器械、设备等,可满足肩膝等运动医学常见病多发病的关节镜下及开放手术需求。在运动医学领域,其拥有的产品线主要为植入物,包括金属锚钉产品、界面螺钉、带袢钛板、半月板缝合系统等关节修复手术器械。其他产品包括手术工具,在有源设备领域的布局较为有限。

(3)春立医疗(688236.SH/01858.HK)

春立医疗是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厂商,主营业务系植入性骨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关节假体产品、脊柱类植入产品及运动医学类产品,其中关节假体产品涵盖髋、膝、肩、肘四大人体关节,脊柱类植入产品为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全系列产品组合。2023 年,春立医疗主营业务收入 12.09 亿元,90%以上收入来自关节类假体产品。春立医疗在运动医学领域的植入物产品有界面螺钉、带袢钛板、PEEK 材料锚钉产品、半月板缝合系统、金属锚钉产品等;有源设备耗材有一次性使用刨削刀头等;手术工具有膝关节手术工具、膝关节手术器械包、肩关节手术器械包等。

(4)凯利泰(300326.SZ)

凯利泰是一家集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疗器械集团,2005 年成立于上海浦东张江火炬园。2023 年,凯利泰营业收入为 9.56 亿元,其中椎体成形微创产品占总收入比例最大,为 30.89%;其次为医疗消毒服务,占比 22.37%,骨科脊柱或创伤产品占比 7.40%。在运动医学植入物领域,凯利泰拥有带线锚钉,有源设备及耗材领域有一次性使用射频手术电极、手术刨削器等;手术工具领域有关节镜螺纹套管、关节镜用手术工具等。

(5)威高骨科(688161.SH)

威高骨科创立于 2005 年,主营业务系骨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以及骨科手术器械工具。2023 年,威高骨科主营业务收入为12.84 亿元,其中脊柱、关节、创伤类产品占比分别为 36.81%、22.48%、15.19%。在运动医学领域,威高骨科拥有可吸收界面螺钉、锚钉产品、带袢钛板、聚醚醚酮韧带固定螺钉等植入物产品,有源设备耗材有一次性使用刨削刀/磨头,手术工具有关节镜入路套管、手术器械包等。

(6)大博医疗(002901.SZ)

大博医疗成立于 2004 年,是一家以骨科、神经外科、微创外科为主的综合性医疗上市企业。2023 年,大博医疗主营业务收入为 15.33 亿元,其中创伤类产品占比为37.33%,微创外科类产品占比 18.70%,脊柱类产品占比 18.50%。在运动医学领域,其植入物产品线主要包括聚醚醚酮界面螺钉、PEEK 锚钉系统、金属锚钉产品、带袢钛板、半月板缝合系统;手术工具产品线主要包括膝关节工具包、手腕关节外固定工具包等。

(7)天星医疗(A06545)

公司是一家运动医学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主要从事运动医学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以及手术工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患者和医生提供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

2021 年至 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81.75%。快速的产品布局、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高质量的产品实力、覆盖广泛的营销网络是公司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301.30万元、14,797.05万元、24,119.48万元及22,293.40万元。公司主要产品聚醚醚酮带线锚钉取得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后迅速打开市场,报告期各期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629.24万元、4,955.06万元、6,960.32万元、3,822.63万元,2021年度至2023年度,实现年复合增长率62.70%。

公司主要产品收入增长迅速,利用主要产品先发优势实现营收快速增长。凭借功能梯度生物可吸收材料制备技术,公司创新性研制了PLGA/β-TCP复合可吸收材料,并于2021年9月取得国产首个可吸收带线锚钉产品注册证,凭借可吸收材料在可降解性及骨长入等方面的优势,报告期内可吸收带线锚钉实现快速销售放量,报告期各期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0.29万元、126.40万元、1,965.19万元、4,543.89万元,实现逐年快速增长。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2024-2030年运动医学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战略综合研究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