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1816 年,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了听诊器;1864 年美国研发了呼吸机,1868 年德国成功发明了胃镜和肠镜;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更多现代医疗器械被发明出来。
1895 年德国发明了 X 光机,1896 年意大利推出了第一台血压计,1903 年荷兰发明了心电图仪,1917 年英国创造了麻醉机,1929 年德国研发了脑电波扫描仪,1950 年英国成功开发了 B 超技术,1965 年美国推出了血糖仪。
根据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整理的数据,2023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 5952 亿美元,并将以 5.71%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至 2027 年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将达到 7432亿美元。
从市场分布看,欧洲和美国市场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 70%,发达国家因具备先进的医疗体系和较高的个人健康意识,人均医疗器械费用远超 100 美元;亚太、拉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整体市场占比约 30%,但与欧美地区不足 10 亿的人口相比,发展中国家总人口超过 70 亿,预计后续市场空间增速将快于发达国家市场。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及展望
相比国外,我国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1952 年,国内第一台 200毫安医用 X 光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医疗器械制造的起步。1963 年,第一台批量生产的 A 型超声仪器和1965 年第一代国产笼球型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成功,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1979 年,颅脑 CT 国家重点项目在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立项,1983 年中国第一台大型 X 线断层颅脑扫描装置通过技术鉴定,1994 年中国第一台 CT 科研样机在东北大学研制成功。2000 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实施;2010 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总体产值突破 1000 亿元,规模居世界第二。
2011 年,中国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的产量以及产值均位列世界第一。根据《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现状及“十四五”展望》预测,到 2025 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可达 18750 亿元,相比 2015 年增加了 12453 亿元,累计增长 197.88%,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5%,发展速度显著快于全球水平。
但从药品和医疗器械人均消费 的比例(额 即:药械比)角度看,根据 2023 年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目前药械比水平仅为 2.9,与全球平均药械比 1.4 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表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健康意识快速提升,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有望稳定增长。
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特点及地域分布特征
根据众成数科(JOINCHAIN)统计,2018 年至 2023 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 36675 家,较 2022 年底(33788家)增长 8.54%。其中,可生产Ⅰ类产品的企业 25817 家,占比超过了 70%,较 2022 年底增长 9.68%;可生产Ⅱ类产品的企业 17187 家,占比不到 5 成,较 2022 年底增长 8.50%;可生产Ⅲ类产品的企业 2670 家,占比约为 7%,较 2022 年底增长 15.48%。
整体呈现出低端企业较多,中高端企业较少的特点。医疗设备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2024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研究》显示,2023 年我国医疗设备产业规模达到 6547.1 亿元,占整体医疗器械产业的 55.3%;高值耗材产业规模 2133.0 亿元,占比达到 18.0%;体外诊断产业规模 1798.5 亿元,占比为 15.2%;低值耗材产业规模 1363.1 亿元,占比为 11.5%。
华东和中南地区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高度集中的地区。其中,华东地区 2023 年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到 5366.5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 45.3%;中南地区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到 3714.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 31.4%。从省份分布来看,2023 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排名第一的是广东省,共 6460家,全国占比 17.61%。
其次是江苏省和山东省,分别有 4596 家、4107 家。河南省排名第 6位,共有 1799 家企业。2023 年全国医疗器械各省生产企业数量持续稳步增长。河南省的增速在 31个省、市、直辖区中排名第 8 位。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江苏省可生产Ⅲ类器械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一(555 家),占比 20.79%;广东省、北京市分别以 359 家、347 家排名第二、第三,占比分别为 13.45%、13.00%。河南省排名第 9 位。
从 III 类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增速排名看,广东省在大基数的基础上仍处于快速增长中,河南省同比增速排名在第 11 位。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广东省可生产Ⅱ类器械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为 3114 家,占比 18.12%;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以 2180 家、1285 家排名第二、第三,占比分别为12.68%、7.48%;河南省可生产 II 类医疗器械数量排名第 6 位,为 810 家,占比为 4.71%。
从增速看,湖南省在存量企业大基数的基础上,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上海市和河北省则呈负增长。其中,河南省同比增速排名位于第 10 位。综上,江苏省和广东省无论从医疗器械企业数量还是研发能力上看,在国内都处于第一梯队水平,因此,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其中,广东省拥有医疗器械上市公司 24 家,江苏省拥有医疗器械上市公司 18 家。河南省在国内排名位于前三分之一,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拥有上市企业 2 家,分别为安图生物(603658)和翔宇医疗(688626)。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