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将云计算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云计算在未来数年内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被视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一次革命,随着它的出现,社会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云计算随着虚拟化技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从技术角度看,是指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分布式运行在不同的服务器组成的系统之上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网络将这些服务器通过互联起来组成共享的、分布式资源池。
简单来说,云计算是指基于网络交付计算服务--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价、应用软件等,动态、按需、统一分配和管理各种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通过网络便捷的、按需的访问,使用者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
现阶段所说云服务是集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技术综合演进的载体体现。
对于云服务,只需根据使用多少支付多少,从而帮助降低运营成本,使基础设施更有效地运行,并能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调整对服务的使用,提供了灵活的资源、更快的创新和规模经济。
从应用模式角度看,云计算主要是提供商业运作模式服务,包括云计算服务、支撑云计算服务的技术平台以及一些相关技术,是把服务创新、服务提供、服务中介、服务中的技术以及市场客户或称为市场主体融合在一起的应用模式。
(2)云计算的基础结构及服务类型
并非所有云都相同,也没有一种云计算适合所有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形成多种不同的云计算类型和服务。
按照部署模式,云计算可以划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有云为第三方云计算提供商所拥有和运营,将其自有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资源部署在数据中心统一运营管理,通过互联网提供其计算资源(如服务器和存储空间),在公有云中,所有硬件、软件和其他支持性基础结构均为云计算提供商所拥有和管理。公有云市场规模效应较明显,持续扩张的数据中心规模及服务器数量能显著降低边际成本,同时相比其他云部署模式也有着更高的可拓展性。
私有云是指专供一个企业或组织使用的云计算资源。私有云的基础架构在用户内部网络上部署运营,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性、私密性以及服务质量都能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保障,私有云的核心属性是专有资源。在私有云中,运营管理均在内部网络上维护服务。
混合云结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通过允许在这二者之间共享数据和应用程序互通互访,通过统一的平台管理。混合云允许数据和应用程序在私有云和公共云之间移动,具有更灵活地处理业务并提供更多部署选项。
按照服务模式,云计算可以划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是云计算服务的最基本类别,主要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整个基础设施层也作为一种服务面向用户开放。IaaS 主要由云计算提供商向用户交付计算、网络、存储以及其他基础资源。用户无需自购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网络宽带等设备设施,也不用对底层的云基础架构进行控制和管理,通过购买租用 IaaS 服务商提供的基础资源来运行操作系统和发布应用程序。使用 IaaS 时,用户以即用即付的方式从提供商处租用 IT 基础设施,如服务器和虚拟机(VM)、存储空间、网络和操作系统。
平台即服务(PaaS)是指作为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服务,PaaS 可以按需提供开发、测试、交付和管理软件应用程序所需的环境。PaaS 旨在让开发人员能够更轻松地快速创建 Web 或移动应用,而无需考虑对开发所必需的服务器、存储空间、网络和数据库基础结构进行设置或管理。
软件即服务(SaaS)是通过互联网交付软件应用的方法,它向用户提供软件应用服务和用户交互接口等服务,这些软件应用可以通过 Web 或各种客户端设备来访问。通常以订阅为基础按需提供。使用 SaaS 时,云计算提供商托管并管理软件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并负责软件升级和安全修补等维护工作。
(4)云计算行业发展趋势
1)云计算应用逐渐从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渗透
随着云计算技术不断成熟,云服务应用逐渐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府、金融行业等传统行业渗透。另外,在政府主导的公共安全领域已经利用云计算开展业务。在云计算应用向传统行业延伸过程中,云服务商与独立软件开发商、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等也积极联合构建产业链,为政府、企业等提供一条龙服务。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7 年全国 54.7%的企业已经应用云计算,企业上云增速持续扩大,涉及领域从互联网向金融、工业等行业渗透。“企业上云”已经入规模化部署阶段。2018 年8 月,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 年)》(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实施指南》从实施上云路径、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撑服务等层面提出了推动企业上云的工作要求和实施建议。
同时,提出到 2020 年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 100 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 100 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实施指南》的出台,为深化推进全国企业上云工作做出了统筹指导。
2)中小企业上云需求旺盛,大型企业逐步深入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引擎。中小企业存在“小、散、乱”的特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云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转型突破的一大风口,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利用云计算灵活、敏捷、快速及时的特性,帮助其规避风险,使主营业务稳定增长。而云计算或将解决中小企业在传统 IT 模式下遇到的时间、成本、安全以及技术支持等风险问题。
就上云方式而言,中小企业考虑资金和技术实力现状,更倾向于公有云模式,未来中小企业将在使用公有云方面激发出更多需求。在我国,大型企业上云起步较早。大型企业业务覆盖全国多个节点乃至全球,具有海量用户和数据,对业务实时性和数据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通过云计算可以很好地应对业务突发问题。考虑数据安全性需求,大型企业通常倾向采用建设私有云的模式实现上云。
3)部署模式趋向混合化
随着业务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单纯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在已很难满足现有业务多样性的需求方面出现差距,未来会有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向混合云服务过渡,混合云将成为企业级云市场的组成部分。企业开始使用混合云架构,在部署互联网化应用并提供最佳性能的同时,还可以保障私有云本地数据中心所具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大型企业使用混合云的应用比例将会大幅提升。
4)下游领域细分致使行业竞争差异化
云计算在发展初期是一个相对标准化的服务,但随着产业链日益完善,云服务商数量不断增加,云计算市场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用户对云服务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不同的业务场景对云服务商提供云服务的安全支持、弹性、集成、升级和变更等特性的选择偏好不同,如政务云、金融云需要安全性更高的云服务而游戏类、电商类企业则倾向于部署更富有弹性、能够及时地动态调整资源的云计算系统。当下云计算服务商开始着力于在用户规模大小、垂直行业特点、细分领域需求等多个维度结合自身拥有的资源,更准确地定位自身业务范围及市场客户主体,行业竞争趋向差异化。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2024-2029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综合分析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