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发展概况
“碳中和”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激增。光伏作为目前资源最易得、性价比最高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行业市场容量呈现上升趋势。按照电站建设区域、规模和方式不同,光伏新能源电站项目主要分为集中式光伏新能源电站和分布式光伏新能源电站。
集中式光伏电站一般建设在沙漠、戈壁、山地等空旷且光照资源丰富地区,所发电力直接并入电网,一般而言集中式电站具有占地面积大、输送距离远、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分布式光伏电站一般建于屋顶、厂房顶等地,具有占地面积小、输送距离近、投资金额小、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正在加速替代传统能源。
根据 IEA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末全球光伏电站累计装机规模约为 1.6TW,较上年末新增装机容量 420GW,2023 年度新增装机容量较 2022 年度大幅增长约 85%。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6-2023 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从 77GW 上升至 608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4.25%。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全国集中式及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 403.42GW 及 309.51GW。
(2)行业发展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
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30 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 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临近,光伏行业将逐渐转变为我国的支柱性能源,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市场趋势方面,相对于传统能源,太阳能具有持久性、清洁性和普遍性等优点,光伏逐渐成为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 18,200GW,调升幅度近 30%。
随着技术突破带来的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提升、太阳能发电成本逐渐下降以及“双碳”目标的临近,未来光伏将继续保持蓬勃向上的态势,全球光伏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国际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3 年末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 608GW,较上年末增加 216GW,增幅为 55%。自 2013 年以来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已连续 10 年位居世界第一,自 2015 年以来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连续 8 年位居全球首位。
我国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重点区域,未来将进一步发挥领头作用,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动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持续快速发展。政策趋势方面,国家通过取消财政补贴方式降低行业对政策的依赖程度,从而促使光伏行业转为市场化驱动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 2021 年发布的《关于 2021 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新备案的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电站政府不再给予财政补贴,实现无补贴平价上网。近年来,《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等政策陆续发布,标志着国家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