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况
公司拟通过子公司云南盈和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 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本项目拟建厂址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向家坝镇迎新路的楼坝新材料产业园区内。新材料产业园是水富经开区重点打造的精深加工基地之一。
当地政策、资源、市场优势明显,交通、通讯及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物流运输便捷。
本项目总投资额 90,477.7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63,964.8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26,512.84元。本项目总建设期 3年,分两期实施。其中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 47,919.59万元,包括建设投资 34,663.1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13,256.42万元;项目二期工程总投资 42,558.13万元,包括建设投资 29,301.7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13,256.42万元。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确立了在 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在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需一方面快速发展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另一方面高速发展以电力为核心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代替以油气为核心动力的传统燃油车,从能源生产端和能源消费端共同推动碳减排进程。
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储能产业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时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从能源消费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推动力,国家陆续出台多项引导、支持、鼓励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20年 11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到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2020年 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593号),进一步加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由“普惠制”转为“扶优扶强,优胜劣汰”的政策趋势,预计未来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头部效应更加凸显。
储能产业的发展是从能源生产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保障,储能可以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保障电网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 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指出到 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3000万千瓦以上,到 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在我国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和储能加速规模化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作为其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项目产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正极材料的性能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指标。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终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在加快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是构建绿色、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扶持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发展的相关政策,从宏观综合、行业管理、税收优惠、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制定了全面的政策体系,促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储能产业驶入快车道。
作为碳减排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行业向新能源转型的趋势已经确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0年以来国家部委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593号)等多项引导、支持、鼓励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政策,推动新能源 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未来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消纳,储能与新能源发展、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2021年 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指出到 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3,000万千瓦以上,到 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2)下游需求旺盛,为新增产能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储能行业高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2017年的 77.7万辆增长至 2021年的 353.1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6%。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500万辆,同比增长 47%。
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及正极材料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2020年以来受下游终端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关注度提升,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乘用车型开始增多。根据 GGII数据显示,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139.95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 51.7%,首次超过三元材料电池装机量。磷酸铁锂电池更多地被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仍然以三元电池居多。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中,三元材料电池装机量占比为 70%,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为 30%。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2021年新能源商用车装机量中,97%为磷酸铁锂电池。受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增多带动,2021年国内磷酸铁锂出货量为 41万吨,同比增长 179%,行业产能供不应求。
在市场开拓方面,新泰市盈和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正极材料产品目前已取得安徽、河南、山东、辽宁、浙江、广东等 10多家国内电池厂家的认证,与安徽理士、安徽乾昌、河南锂动、河南新太行、山东玉皇、山东中信迪生等企业已建立良好的客户合作关系。凭借研发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的性能优势,在已通过知名电池厂商审核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批量供货。同时,公司仍积极探索新的目标市场,在储能领域保持产品研发与客户开发。综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的持续释放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市场可行性,公司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也为本项目的产能消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3)良好的技术基础为募投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依托新泰盈和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能力突出的研发团队,拥有成熟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发、生产技术。同时,公司坚持与国内知名研发团队合作的契机,在高能量锂电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方面进行了前瞻性布局,加快产业化落地。
新泰盈和成立初期就确立了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产品发展方向,经过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不懈努力,公司已自主研发了正极材料气氛烧结控制、正极材料表面处理、高电压材料生产等多项核心技术。未来公司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进行产品迭代升级和新产品开发,以保持行业竞争力。公司良好的技术基础可以有效保障本项目顺利实施,具有技术可行性。
4、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额90,477.7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3,964.8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6,512.84元。
5、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
本项目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717,500万元,年利润总额33,175.69万元,年利税总额44,882.03万元。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9.7%,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2.8%,财务净现值大于零,税前投资回收期为5.82年,税后投资回收期为6.74年。
6、项目批复情况
本项目已取得水富市发展和改革局出具的《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2204-530630-04-01-839825),已取得邵通市生态环境局水富分局出具的《关于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水环审[2022]5号)及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关于云南盈和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云发改资环[2022]658号)。
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