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投资碳纳米管及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2-09-04

一、 概述

(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年产3800吨碳纳米管及3.8万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项目

建设地址:四川省眉山市甘眉工业园

(二) 项目内容概述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设子公司,新设子公司注册地为四川省眉山市。

项目拟在四川省眉山市甘眉工业园投资建设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基地,开展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新业务。

公司以功能性胶膜材料技术及应用为基础,聚焦于新材料产品的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重点发展新能源行业,公司已以新能源锂电池集流体材料—涂碳箔和新能源汽车胶膜为切入口开始了新能源战略行业的布局。根据公司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战略原则,为积极向新能源锂电池导电新材料发展,公司投资建设碳纳米管新型导电材料项目,以产业链资源共享与价值挖掘为中心,完善产业链,利用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优势和研发整合能力,抓住新能源锂电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机遇,构筑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强化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

(三) 四川省全力推动锂电产业快速发展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四川省因其锂矿等资源优势,叠加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吸引了大批锂电产业链企业布局。2021年、2022年,宁德时代分别公告称在四川省宜宾市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宜宾制造基地七至十期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240亿元;并且,未来将在成都市设立西南运营总部和成都研究院,聚焦新能源开发利用、动力电池、新型储能等领域,助力成都市成为全国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创新策源地和互联互通组合换电示范城市。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锂电行业头部企业近年来在四川省也纷纷开展了大量投资、合作项目。仅在本项目建设地四川省眉山市甘眉工业园,已建设的有宁德时代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四川天华时代氢氧化锂项目、锦源晟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公司此次在自然资源与客户资源地就近投资建设碳纳米管新型导电材料项目,有助于公司利用当地产业链优势锁定原材料供应、节省运输成本,同时可更好地与客户沟通,形成及时、有效、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四) 莱尔科技加快发展新能源锂电新材料产业

莱尔科技以功能性涂布胶膜技术及应用为核心,聚焦于新材料产品的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重点发展新能源行业。公司已通过功能胶膜材料、高速传输线材和涂碳箔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市场,并正加快对新能源锂电池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本着“科技改变世界,材料美化生活”使命,为新能源行业客户提供中高端材料产品、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为抢抓国家“双碳”机遇以及四川省新能源锂电产业大发展红利,莱尔科技经过审慎研究,计划投建“年产3800吨碳纳米管及3.8万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项目”,以满足国内外锂电市场对碳纳米管的需求。

(五) 项目建设目的与意义

公司以功能性胶膜材料技术及应用为基础,聚焦于新材料产品的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重点发展新能源行业,公司已以新能源锂电池集流体材料—涂碳箔和新能源汽车胶膜为切入口开始了新能源战略行业的布局。根据公司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战略原则,为积极向新能源锂电池导电新材料发展,公司投资建设碳纳米管新型导电材料项目,以产业链资源共享与价值挖掘为中心,完善产业链,利用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优势和研发整合能力,抓住新能源锂电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机遇,构筑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强化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

(六) 项目必要性分析

1、紧抓新能源市场爆发式增长机遇,支持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双碳”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升级,全球各国从产业发展规划、税收优惠、购车补贴等方面颁布各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在中国、欧洲和美国等全球主要汽车消费市场的共同推动下,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675 万辆,相比 2020 年增长了108%,渗透率也从 2020 年的 4.2%提升至 8.3%。从2015到2021年675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在 6 年时间里扩大了十倍,复合增长率高达 47.0%,标志全球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高速成长时期。其中,2022年 1-7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 319.4 万辆,同比增长 116.1%,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提升至22.1%。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将维持高速增长趋势。GGII 预计,2025 年,我国及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分别有望达到1050万辆和 1900 万辆,相比 2021 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31.4%、31.4%。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的驱动下,我国及全球动力电池也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2022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总产量约为 253.7GWh,同比增长 177.6%,累计装机量为134.3GWh,同比增长 110.6%。而全球 2022 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为 203.4GWh,同比增长 76.7%。GGII 预计,2025 年,我国及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分别达到850GWh 和 1550GWh,相比 2021 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39.3%和 42.6%。

储能产业方面,我国2021年7月以来颁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磅政策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到2030年,将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伴随着国内能源结构的变革与推进,锂电池储能正赋能智能配网储能电站、有轨电车、港口储能电站、数据中心等多个应用场景。根据EVTank与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数据,预计到2025年/2030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43.7GWh/913.7GWh。

受益于新能源锂电池行业景气度提升,碳纳米管等新型锂电导电材料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投资建设的碳纳米管新型导电材料项目符合公司新能源产业链发展路线,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公司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紧抓产业机会,支持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2、延伸公司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构筑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公司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以功能性胶膜材料技术及应用为基础,在巩固和扩大在消费电子、高清显示、LED 照明、家电等领域竞争优势的同时,确立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路线,重点进入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包括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采集线及相关膜材在内的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收购涂碳箔业务快速切入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

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续航里程问题,而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解决续航里程问题最有效直接的手段。碳纳米管作为新型导电剂可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对改善电池导电性能、容量发挥、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高镍正极+硅基负极”体系中,碳纳米管能同时解决导电率低、硅碳负极热膨胀等关键问题,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手段。基于其优异的性能,碳纳米管将逐步替代炭黑等传统导电剂成为动力锂电池的主流导电剂。

公司投资建设碳纳米管新型导电材料项目,是顺应锂电终端市场发展需求路线,进一步向新能源产业延伸,可发挥公司新能源产业链优势,持续强化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凭借技术优势和制造优势,以更优质的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公司导入新能源动力电池大客户供应体系,构筑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

1. 公司已具备良好的技术及产业基础

新能源产业是公司重点布局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公司已通过功能胶膜材料、高速传输线材和涂碳箔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市场。公司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的信号采集线用热熔胶膜和锂离子电池用涂碳箔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网储能、5G 基站等行业,并已与国内储能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南都电源、中天科技、双登集团、鹏辉能源等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研发的汽车FFC 产品也已通过客户供应至日产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北京汽车等车企中。莱尔科技在新能源行业积累的产业与客户资源将为本项目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以公司现有新能源导电材料研发技术,以及莱尔科技成都科创中心引入的碳纳米管核心制备技术为基础,拥有纳米浆料研发、锂电导电材料、碳纳米管等相关专利共13项(包括正在申请的专利)。同时,通过公司深扎新材料行业多年的研发实力、多学科核心技术团队及全产业链能力,可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投产。

公司与成都科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汇机电”)合作设立成都科创中心,引入行业内先进的碳纳米管粉体制备、纯化及分散技术工艺、相关发明专利、制备装置的先进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加大对碳纳米管等纳米级碳材料、涂碳箔等相关产品的研发,为公司开展新能源材料研究提供夯实的创新基础,积极向新能源导电新材料延伸,重点推动公司新能源产业战略布局快速发展。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司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形成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形成了特种胶粘剂技术研发、锂电导电材料研发、纳米浆料研发、精密涂布/涂覆、激光印刷技术、FFC研发生产、LED柔性线路板研发生产等多项核心技术,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半导体、医疗、高端电子、家电等领域提供产品、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288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

2. 公司的人才团队为项目稳定运行提供持续动力

在公司现有涂碳铝箔、动力电池胶膜材料方向的核心人员储备基础上,公司已引入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知名碳材料科学家刘焕明院士,组建了以刘焕明院士为领军人物的十几人专家团队。公司通过设立的莱尔科技成都科创中心,未来将不断引入具有纳米级碳材料及相关产品、涂碳箔等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集流体材料领域的博士、硕士人才,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渠道不断扩充和提升核心团队;为保证项目量产后能尽快实现销售,公司引入了碳纳米管行业的销售人才,并加快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扩大团队规模,利用公司现有的管理体系快速搭建可匹配项目发展的管理模式,保障项目的及时建成与达产。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新材料研发方面建立了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研发与管理团队。公司与部分高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持续培养人才。公司坚持三层激励模式,致力于与员工形成以利益为共同体、与中层管理人员形成以事业为共同体、股东及高管员工持股则以命运为共同体,与公司共同发展。

3. 四川当地产业链集群优势为消化产能提供稳定支撑

四川省当地具备明显的新能源锂电产业集群优势与发展碳纳米管新型导电材料项目的市场条件,公司在四川省眉山市实施开展项目,靠近锂电客户与原材料供应商,有助于公司利用当地产业链优势锁定原材料供应、节省运输成本,同时可更好地与客户沟通,可以迅速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形成及时、有效、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