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生物质发酵微生物研发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2-10-06

1、项目基本情况

生物质发酵微生物研发中心项目拟选址北京市房山区,由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支机构实施。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5,049.10万元,主要开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研究,包括:

(1)原料预处理工艺优化、新原料产能测试和储备研究;

(2)物料酸化功能微生物菌剂制备和改良,沼气厌氧发酵工艺参数优化提升,氧发酵微生物菌群结构、代谢机理研究;

(3)沼气发酵功能微生物菌剂优选和制备,沼渣沼液、生物有机肥料功能微生物菌剂研发和制备,有机肥生产配方研发和改良等。本项目有助于增强公司生物质能源配套的微生物研发能力,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利润空间,对实现公司的战略转型具有深远影响。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微生物发酵贯穿能源产生全过程,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生物质发酵是一个微生物作用的过程。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以及工农业排放废水中所含的各种有机物在厌氧及其它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最终转化成沼气。生物质发酵主要贯穿水解、产酸和产甲烷三个阶段进行。

在水解阶段,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垃圾以及其它各种有机废弃物,通常是以大分子状态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必须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进行酶解,分解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化合物,即多糖水解成单糖或双糖,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化合物才能进入到微生物细胞内,进行以后的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在产酸阶段,在不产甲烷微生物群的作用下,单糖类、肽、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物质将转化成简单的有机酸、醇以及二氧化碳、氢、氨和硫化氢等,其乙酸占比约占80%。在甲烷产生阶段,有机酸、醇以及二氧化碳和氨等物质又被产甲烷细菌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或通过氢还原二氧化碳的作用,代谢成以甲烷和水。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是生物质发酵的核心,直接影响原料路线、产品种类,以及生产成本。

因此进行生物质发酵微生物相关的工艺、制剂等研究,以提升原料转化利用效率,是生物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提升公司业务整体协同性,在产品纵深方向做深做强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微生物通过已知、特定的活动产生相应的功效,是生物质发酵和有机肥料生产的核心所在,其品质的安全性、稳定性、功能性、生产性直接影响能源转化率与有机肥品质,尤其是独创的、核心微生物菌株对生物能源企业的资源化利用更是起到关键性作用。

永安林业通过生物质发酵微生物研发中心的建立,重点在原料预处理工艺优化、物料酸化功能微生物菌剂制备和改良、沼气厌氧发酵工艺参数优化提升、厌氧发酵微生物菌群结构、代谢机理研究、沼气发酵功能微生物菌剂优选和制备、沼渣沼液功能微生物菌剂研发和制备、生物有机肥功能微生物菌剂制备、有机肥生产配方研发和改良等方面实现相关微生物研发的突破和应用探索,研发出具有作物亲和性、地域适应性、优良发酵性能的功能菌株,并将不同功能菌株协同互补、菌株与载体功能叠加组合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的综合所求,加强微生物菌株研发与生产的业务协同性。公司实现微生物菌株自研自产后,可有效降低厌氧发酵周期,提高资源转化效率,为探索多品类生物质能源提供核心支持,进而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夯实公司行业地位。

(3)增强公司技术储备,深化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差异极大,且农林中以木质纤维素为主的难降解物质分子量较高,分子结构相对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在环保高压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提升木质纤维素资源利用率,开发农林废弃物降解技术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课题。伴随微生物在生态修复、发酵技术等方面应用的持续深化,公司加强在微生物菌株研发能力的建设成为提升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本项目涉及微生物技术暂未得到大量市场化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掌握多种微生物菌株应用技术,有助于公司筑起更高的技术壁垒,获得更加主动的竞争地位。本项目建成后,公司的技术储备将得到大幅增长,有利于深化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政策赋能行业发展,项目实施具有政策支持

2014年以前,我国生物天然气工程规模较小,暂未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以及政策体系,产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从2014年开始,农业部和发改委推动大型沼气转型升级工作,尝试推进一批大型沼气工程和生物天然气工程开发建设。

2015-2017年,国家连续三年以投资补贴方式支持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相关支持工程数量累计达到63个。截至2017年底,建成项目较少,仅有5个项目实现商业化运营,年产气量约为5,760万立方米,截至2020年底,国内建成生物天然气工程55座,年产生物天然气21,128万立方米。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将生物天然气纳入国家能源体系,提出积极发展新的生物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产业;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要求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长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规划明确要求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

上述政策的逐步出台以及配套细则的逐步落实,一方面将进一步调动政府资源支持生物天然气行业发展,另外一方面,政策中提出的配额机制、有机肥产销体系等,将进一步鼓励支持产业资本投资建设生物天然气项目。生物天然气行业已经迎来快速发展的产业机遇期。本次拟投资的单体项目属于具备“负碳”属性的生物质能源行业,采用的技术为国家产业鼓励支持的干式厌氧发酵技术。

(2)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已建立有序的研发战略规划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建立了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人才配置模式,为加快生物质微生物研发中心的建设,公司在组织建设上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平台,配备了专业的研发团队。未来,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继续扩大研发队伍,不断拓宽微生物服务研发范围,以支持公司各业务平台试产与生产的需要。同时对平台内部架构进行设置,分工明确,已经建立了顺畅的内部合作机制,提出了合理的技术目标与产品目标,制定了有序的研发战略规划。

(3)本项目深度契合公司战略规划

公司在森林资源的规模化运营管理、技术、专业化市场运作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但在林业资源的综合生态产业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协同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公司计划围绕中林集团“两个目标”“四个定位”发展战略,提升林业生态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围绕“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充分发掘农林废弃物资源潜能,力争打造“国储林+林下经济+农林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低碳清洁能源+生物有机肥+碳汇资产”的产业链闭环,形成具有中林特色的绿色低碳上市公司。

公司拟在河北省设立全资子公司,通过利用干式厌氧发酵技术,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河北省,乃至华北平原、东北地区等具备丰沃农林有机废弃物资源地区的区位优势,借助当地政府提供的稳定可靠的优惠政策,投资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通过生物质能源项目良好稳定的现金流回报,支持国储林等中长期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达到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利润结构的目的。

本项目对生物质发酵微生物的研究,正是基于公司战略发展需求,为公司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和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4、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5,049.10万元,具体构成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5、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项目效益将在未来体现在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未来持续的研发投入,将为公司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提升公司整体研发水平。

6、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

截至本预案出具日,本项目正在履行发改委备案和项目环评程序。

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