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2-10-28

1、项目概况

丁二酸,也称为琥珀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与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生产生物基 PBS、BDO(1,4-丁二醇)、丁二酸酐、丁二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等产品,同时也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为推动公司战略发展,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巩固和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同时公司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实现核心原材料的自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公司竞争力,公司拟在赤峰市宁城县投建年产 5 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将由下属子公司实施,总投资 84,950.55 万元。项目建成并达产后,将实现丁二酸的发酵法量产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的大规模生产,有助于充分发挥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并实现核心原料自产,推动公司战略发展。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各国力推向生物基产业转型升级,生物制造助力低碳转型

为了应对全球气温变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有关实现碳中和的政策条例也在加快推进。就目前来看,全球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碳中和目标做出承诺,部分国家和地区将达标时间和措施具体化,例如欧盟、美国等。例如,2018 年 11 月,欧盟委员会首次提出了 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欧洲愿景;2019 年 3 月与 12 月,欧洲议会与欧洲理事会相继批准了 2050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

2020 年 3 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洲气候法》提案;2021年 11 月,美国正式发布《迈向 2050 年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公布了美国实现2050 碳中和终极目标的时间节点与技术路径。在欧美引领“碳中和”并抢夺“碳定价权”背景下,我国制定了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宏大目标,长期来看,这将对我国煤炭、石化能源及加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产生深远影响,转型生物基产业已是箭在弦上。

化学产品的生物制造技术已成为传统化工产业升级变革的主要方向,世界各国纷纷将其纳入了重点战略发展领域。美国《生物学产业化:加速先进化工产品制造路线图》提出在未来十年(2015~2025 年),将通过生物学方法合成化工产品的能力逐步改善,提升到与传统化工方法相媲美的程度。

欧洲《工业生物技术2025 远景规划》提出向生物技术型社会华丽转身,力争于 2025 年实现生物基化学品替代传统化学品 10%~20%,其中化工原料替代 6%~12%,精细化学品替代 30%~60%。2022 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我国首部生物经济的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发展目标以及重点领域。该规划对我国发展生物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是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向。

世界经合组织(OECD)预测至 2030 年,将有 35%的化学品和其它工业产品来自生物制造,生物制造在生物经济中的贡献率将达到 39%,超过生物农业(36%)和生物医药(25%),且将有 25%有机化学品和 20%的化石燃料由生物基产品取代,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经济形态终将形成。

本项目将进行重要平台化合物丁二酸的发酵法技术的产业化建设,生产生物基丁二酸,该产品可用于生产生物基 PBS、BDO(1,4-丁二醇)、丁二酸酐、丁二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等众多化学品和材料,助力我国材料行业向生物制造转型。

(2)生物降解材料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用“绿色科技”破解“白色污染”难题

目前,常见的生物降解材料主要有生物基 PBS、PLA、PHA 等,其中 PBS 在耐热性、储存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生产技术成熟稳定,应用范围广,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PBS 常通过与 PLA、PBAT 等共混改性,从而提升PBS 综合性能,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其下游细分市场,充分挖掘 PBS 的发展潜力。可降解材料分类如下:

随着塑料的消耗量不断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发展生物降解材料能够有效治理“白色污染”,生物降解材料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2020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 号),即“禁塑令”,该文件明确了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推行绿色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

与此同时,2020 年 8 月,商务部积极响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和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的限制使用的具体期限做出了明确规定。因此,根据中央以及地方政策内容,禁塑政策将在全国大范围铺开,可降解材料行业有望实现高速发展。

PBS 具有热形变温度高、高温不变形、加工性能优异、降解速率快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生物降解材料,在塑料餐盒以及吸管等领域具有强大应用潜力。伴随“快餐经济”的崛起,我国市场对一次性餐盒的需求快速上升,一次性餐具行业产量不断扩大,未来外卖产生的一次性餐具数量十分巨大。因此,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以及“快餐经济”的发展,PBS 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数据,2021 年全球生物塑料产能达到 241.7 万吨,预计至 2026 年将快速增长至 759.3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5.73%,占塑料总产量的比重将首次超过 2%。其中,PBS 占生物塑料的比重将从 2021 年的 3.5%,增长至 2026 年的 16.0%,同时,PBS 全球产能将从 8.5 万吨增长至约 121.5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70.93%。

丁二酸可用于生产生物基 PBS、BDO(1,4-丁二醇)、丁二酸酐、丁二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等产品,同时也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其中用于生物降解材料 PBS 占比超过 50%。PBS 向生物基转化的源头则是其主要合成原料丁二酸向生物基转化,本项目采用发酵法生产丁二酸,符合“碳中和”的发展理念,用“绿色科技”破解“白色污染”难题,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持续发挥技术协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公司实施投资项目“交替年产 2.5 万吨丙氨酸、缬氨酸项目”过程中,利用公司已有的发酵法 L-丙氨酸生产经验,充分发挥技术协同优势,成功实现了 L-缬氨酸规模化生产,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 5 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涉及的主要产品丁二酸,与公司现有产品 L-丙氨酸、L-缬氨酸生产技术具有相通性,在工业菌种创制、发酵过程智能控制、高效后提取、产品应用开发环节等方面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产业化过程可充分借鉴已有技术工艺积淀和设备选型经验。

因此,在充分利用发酵法生产 L-丙氨酸、L-缬氨酸相关业务的既有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公司大力发展发酵法丁二酸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将形成与现有主营业务、核心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横向拓展产业链,丰富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生物基产品迎来巨大潜力,加大生物基产品原料自给能力

生物基产品具有传统石油基产品不具备的绿色、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可生物降解的特性,生物基产品预计将在未来逐步替代石油基产品,成为塑料制品、食品、服装等产品的主流。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均处在 70%以上的高位。因此,用生物基产品替代传统石油基产品,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降低我国化工行业中对进口石油的严重依赖,其在我国的能源安全角度上,具有极具重要的战略意义。伴随全球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生物基产品市场将迎来巨大发展潜力。

公司现有生物基产品的生产均以淀粉、葡萄糖等可再生生物质作为原材料。面对全球生物基产品爆发所带来的巨大缺口,为顺应公司在未来合成生物领域的深加工能力,为公司生物基产品提供淀粉和葡萄糖原料,为公司生物制造业务提供稳定的主材供应,满足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同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将“生物能源稳步发展,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化学原料、生物工艺替代传统化学工艺等进展明显”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目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产品聚焦于生物技术、新材料以及绿色环保新兴产业领域,符合“十四五”规划的鼓励方向,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公司已搭建的成熟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平台为本项目工艺技术持续优化提供支撑

对于丁二酸产品,公司在工业菌种创制、发酵过程调控、高效后提取环节均已掌握了相关的生产技术。目前,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已构建出性能优异的丁二酸发酵菌株,且公司丁二酸发酵法生产技术已完成小试验证,打通了发酵法生产丁二酸的完整工艺流程。

依托完善的技术平台以及丰富技术经验积累,公司在菌株迭代优化、智能发酵控制、产品分离纯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丰富产业化经验积淀,将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持续推进发酵法生产丁二酸的工艺技术优化,提高产出、降低成本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3)公司拥有成功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

公司在生物制造行业耕耘多年,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涉及的新产品丁二酸采用发酵法生产技术,与公司核心产品 L-丙氨酸、L-缬氨酸的厌氧发酵法相比,在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方面有着诸多共

通之处,公司可以将既有的工业菌种创制、发酵过程智能控制、高效后提取、产品应用开发环节等技术优势和生产经验复制于丁二酸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形成与现有主要产品的协同发展。此外,公司在生产经营中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公司产品已通过多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采购、仓储、生产和销售等各阶段均设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合格达标。公司现已掌握的成熟发酵技术产业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4)公司具备专业人才储备及管理机制

公司坚持将人力资源建设作为公司重点任务之一,建立了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机制,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招聘、竞争上岗的多种方式储备了管理、生产、销售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已形成一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决策能力的管理团队。

另外,公司作为一家生物制造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注重技术研发团队的梯队建设,目前拥有多学科专业背景、新老结合、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技术创新人才梯队。公司既有的专业人才储备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5)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和完善的营销体系

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生物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市场,公司与世界 500 强企业巴斯夫、味之素、伊藤忠、德之馨等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境内市场,公司与多家优质化工、制药、饲料和养殖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诺力昂、华中药业、华海药业、牧原股份、双胞胎集团、新希望等均与公司建立了长期业务往来。

公司依靠在行业内的标杆效应,目前已在化工、医药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剂、动物营养等众多下游市场积累了一批优质客户资源,为丁二酸的市场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公司现有的客户资源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新增产品和产能消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的可行性。

4、投资概算

本项目预计建设期为 30 个月,项目总投资 84,950.55 万元。

5、实施主体和项目选址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赤峰华恒,项目选址定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

6、项目用地、项目备案及环评情况

(1)公司已依法竞拍取得项目所需宗地的土地使用权,目前正在办理过户手续。

(2)本项目已依法取得宁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项目备案告知书》,项目代码为 2210-150429-04-01-247469。

(3)截至本预案公告日,本项目正在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