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矿山简介
智能矿山是指将以工业物联网为核心、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矿山开发技术、装备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全面自主感知、实时高效互联、自主学习、智能分析决策、动态预测预警、精准协同控制的矿山智能系统,能够实现矿山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运行,最终实现矿山生产的安全提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其作为煤矿安全生产运营全过程的支撑平台,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承载着煤矿可靠远程控制、安全生产精细化管控、穿透式全息可视化查询等日常安全生产运营调度业务。
智能矿山总体架构依托于矿山物联网三层体系,即物联感知层、传输层、智能应用与决策层。物联感知层主要由现场大量传感器、执行器、工业视频前端摄像机、智能手持终端设备、定位装置等设备构成,实现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生产工况的全面感知,依托井下各传感装置、控制装置、定位装置的物联规则,实现各传感器、控制器之间的自动智能识别与就地控制;传输层完成物联感知层各节点的组网控制及信息汇总,并通过各种通信网络和工业以太网主干网完成矿山物联感知层设备配置信息、传感器实时数据、控制命令、视频、定位位置等数据信息的高效可靠传输;智能应用与决策层主要包括监测监控层、数据运维层和智能决策应用层,能够实现矿井全面监控、数据存储运用、矿山智能业务应用及决策分析等功能。
智能矿山平台架构
资料来源:《智能矿山平台建设与实现》
(2)智能矿山行业发展历程
煤矿信息化建设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主线与基础,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我国煤矿信息化建设主要经历了单机(系统)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及矿山物联网阶段,且随着工业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矿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将向煤矿智慧化方向演化。
资料来源:《煤矿信息化建设回顾与展望》
①单机(系统)自动化阶段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煤矿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单机(系统)自动化阶段。该时期矿用自动化设备类型不断增多,如能够实现自动升降的液压支架等,控制设备可靠性及安全性有所提高,这使得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得到初步改善,但由于此时的采集信息均为模拟信号,因此信息传输距离相当有限,只能实现本地采集数据以用于单机的就地控制。而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输距离大幅增加,煤矿自动化开始出现单系统地面监控。
②综合自动化阶段
2000 年以后,煤矿企业单机(系统)不断完善,各系统之间协调越来越困难,企业对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借助通信、工业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契机,一些企业推出专用网络来实现煤矿不同系统的集成系统,这使得我国煤矿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综合自动化阶段。综合自动化实现了各系统之间的网络化集成,使得各系统能够相互联系,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但由于各系统中传感器信息只能用于本系统,系统间协同管控能力弱,缺少相互联动和信息融合,因此并未解决系统的认知孤岛问题。
③矿山物联网阶段
矿山物联网即工业物联网技术在矿山领域的应用,许多专家对此进行了探讨和界定,对矿山物联网的架构、功能、目标等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矿山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矿山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矿山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达到对矿山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发展方向是矿山开采的无人化、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推动了物物相联,为解决认知孤岛问题提供了手段。2010-2020年为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联网平台技术,中心化的安全架构,物理、数字和虚拟融合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及物联网生态的形成。2020-2030 年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称之为自治网络化的智慧物联网,其主要特征是物联网十人工智能,全分布式、异构网络架构,云、边、端融合的协同,离散式平台,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技术,自治化物与系统。
④矿山智能化阶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算法、算力和大数据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计算机在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的部分任务中的表现已经超越人类。5G 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功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商用,极大提升了海量多源信息的实时互联、共享能力,借助这些新兴技术,矿山智能化成为时代和历史的必然选择。目前,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矿山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并在多个省、市的矿山企业进行实践,初步形成了科研攻关、产品研发、技术落地的良性格局。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给出了“智能化煤矿”的定义:基于现代煤矿智能化理念,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化装备等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矿山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向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完整智能系统,实现矿井开拓、采掘、运通、分选、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生产管理等全过程的智能化运行。
目前我国尚处于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仅有少量煤矿实现了局部生产环节的智能分析及决策控制,距智慧矿山建设目标甚远,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根据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到 2025 年,我国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需基本实现智能化;而到 2035 年,各类煤矿需基本实现智能化。
(3)智能矿山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智能矿山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建设水平较低,但在坚实的政策保障及技术支撑下,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①整体建设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智能矿山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建设水平较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智能化建设范围较窄,在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矿山企业早已率先布局智能矿山建设的同时,众多小型矿山企业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低效煤矿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再者是整体智能化水平较智慧矿山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国家矿山安监局公布数据,目前全国煤矿仅建成可实现少人化开采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494 处,距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所提出的“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产业发展目标仍相差较远。因此削减落后产能以集中优势产能、并不断加速推进其进行智能化建设,将是我国未来实现煤炭工业转型换挡、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②国家政策保驾护航
鉴于煤炭行业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柱地位以及智能化建设整体水平较低的事实,其智能化改造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转型换挡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家关于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性政策频出,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八部委于 2020 年2 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 2025 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于 2020年 4 月发布的《2019 年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指出“持续提升产业链水平。引导煤炭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装备,建设安全高效智能环保的大型现代化煤矿,不断提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③科技创新持续赋能
在社会资源以及关注度的持续倾斜下,国内开展的煤矿智能化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中国矿业大学、国家能源集团等为代表的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在煤矿生产的智能化控制、自动化识别、无人化操作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集成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推动建立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④智能化建设加速进行
得益于政策基础以及技术创新的双重保障,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目前正加速进行,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国家矿山安监局公布数据,截至 2020 年底,全国煤矿已建成 494 个智能化程度不同的采煤工作面,可以实现少人化开采,虽然对于全国约 4,700 处煤矿存量以及智慧煤矿智能开采、无人开采的要求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且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资料来源:国家矿山安监局
(4)智能矿山行业产业链分析
①产业链概况
智能矿山产业链上游原材料、零部件及服务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模块、外协加工等;中游产品为各类智能矿山信息系统;下游应用领域是煤炭行业,具体客户有煤矿生产企业以及煤矿装备制造商。智能矿山行业的产业链情况如下:
智能矿山行业需求受下游煤炭行业影响较大,下游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本行业的需求。虽然煤炭行业整体发展受宏观经济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但智能矿山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提升、减员增效以及节能降耗目标的必要性投入,其行业发展情况主要受国家产业政策、企业重视程度以及我国煤矿数量、规模影响,而由于目前我国煤矿升级改造存量需求巨大,因此智能矿山行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②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
电子元器件、集成模块、外协加工等是公司目前生产智能矿山信息系统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及服务,上游行业的供应情况、价格变动及产品或服务质量均可能对本行业的经营造成影响,因此智能矿山企业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与上游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和密切的信息交流,并及时了解上游材料或服务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波动情况,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快速响应下游客户需求。
在上游供应方面,以上原材料及服务在国内均有大量的供应商,竞争较为激烈,不存在供货渠道单一、产品或服务垄断的情况,其充足的供应有利于本行业的发展。对于原材料及外协加工供应商,发行人建立起了较为完善有效的供应商遴选制度,选择质量稳定的供应商,同时通过执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程序,以确保自身的系统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在高端传感器芯片、功率半导体器件等方面仍较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尚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要求,但随着我国工业物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上游配套行业亦将随之稳步成长,未来我国智能矿山行业的上游供应链将愈发完备。
③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
智能矿山系统产品的具体客户有煤矿生产企业以及煤矿装备制造商,但最终下游均为煤矿生产,因此智能矿山行业与煤炭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2019 年我国煤炭产量为 3,698.00 百万吨,同比上升 4.00%;消费量为 4,176.54 百万吨,同比上升 5.09%,较之煤炭行业“去产能、调结构”初期已呈现一定的回暖态势。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到“十四五末”即 2025 年,我国煤炭产量将控制在 41 亿吨左右,相较 2020 年 39.0 亿吨的产量而言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受宏观经济增速下降以及国内煤炭行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影响,煤炭行业发展于 2015 年跌入低点,根据 Wind 资讯数据,2015 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为 440.80 亿元,仅为 2011 年利润总额的一成左右,但随着我国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行业效益回暖,2021 年更是受疫情后工业复苏、市场需求旺盛而市场供给偏紧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攀升到了近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达 7,023.10 亿元。
资料来源:Wind 资讯
虽然煤炭行业受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会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波动,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未发生根本逆转以及煤炭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占有基础支柱性地位,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未发生改变,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行业去产能步伐加快,产能过剩的状况有所改善,行业效益亦有所回升。并且,我国既有煤炭工业设施庞大,存量设备更新需求的存在为智能矿山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5)智能矿山市场空间估算
根据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智慧赋能煤炭产业新万亿市场》,已有生产型矿井单矿智能化改造升级费用约在 1.49 亿元人民币至 2.63 亿元人民币之间,新建型矿井单矿改造费用约在1.95亿元人民币至3.85亿元人民币之间,结合全国数千座煤矿的存量,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创造万亿级的广阔智能矿山领域市场。另外,随着智能矿山信息系统产品及技术在煤炭行业的成熟应用,将创造向油气开采等能源化工行业的拓展可能性,届时其市场空间将会迎来新的增长驱动。
(6)智能矿山行业发展趋势
①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煤炭领域智能化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呈快速发展趋势。未来,更加深入融合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自主感知、泛在联接、数据驱动、智能开采”将是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未来智能矿山将通过各种智能传感设备实现对矿山环境实时变化的多维主动感知,通过网络实现矿山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广泛联接,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数据驱动决策,通过智能生产管控实现煤炭资源的智能化开采。
②产品发展趋势
目前,智能矿山系统产品经常来自不同厂家,其设备可靠性及可兼容性较差,尤其体现在标准、协议、接口等方面。因此,开展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开发高兼容性软件及成套设备,更易于整合各软件系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更易于在生产过程中收集各类信息,方便故障诊断,不断优化提升。产品成套化趋势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产品集成化趋势顺应了煤机智能化技术发展的潮流;产品灵活化和综合化趋势增强了产品的功能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上产品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
另外,随着智能矿山系统产品及技术在煤炭行业的成熟应用,相关业务在智能化程度及安全生产需求均较高的行业间进行低成本跨行业复制将具备更多可能性。
③企业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尚处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提供智能矿山相关产品及服务的企业较多,而且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偏小,真正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并能够提供较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较少。但随着煤矿智能化行业的发展,将逐步出现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好的龙头领军企业,持续进行产业整合以实现集聚,并不断完善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增加研发投入以及提升售后服务,最终优化我国智能矿山领域市场的供给结构。
总体来说,煤矿生产作为整个煤炭工业的核心所在,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智能化建设,是适应现代工业技术革命发展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支撑,因此智能矿山行业具备持续成长的历史必然性,并且得益于政策基础以及技术创新的双重保障,我国智能矿山行业将迅速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