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国内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3-02-22

(1)能源需求总量将保持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虽然我国的单位 GDP 能耗持续下降,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一直保持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增速约为 1%-2%,而中国相对更高的经济增速还将维持较长时间,经济的增长也将带来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

2011-2020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单位 GDP 能耗情况

资料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历年数据、Wind 资讯

从人均能源消费数据看,2020 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约为美国的 38.10%,显著偏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生活水平逐步向发达国家看齐,居民用电需求将迎来增长,人均能源消费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2011-2020 年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情况(单位:十亿焦耳/人)

资料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历年数据

(2)电能在国内能源需求结构中将成为主要终端用能品种

电能是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全球能源需求结构中,电能正在成为主要终端用能品种。电能在工业、建筑、交通部门替代化石能源的力度将不断加大,伴随新旧动能转换、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 型、新型城镇化建设,均会有效带动用电刚性增长,碳中和进程中电气化率将不断提升,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持续提高。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电力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预测,到 2025 年全社会用电量 9.5 万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 5%。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 2050 年、2060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由 2021 年的 8.3 万亿千瓦时分别增长至 16 万亿千瓦时、17 万亿千瓦时,电力需求将会大幅增加。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 展研究院的测算,当前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 25%左右,2030 年将提升到 30%以上,2050 年将提升至 55%。

(3)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处于重要地位

近年来,虽然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高,但是从我国资源禀赋、能源生产 和消费结构、能源安全保障等方面出发,煤炭行业在我国能源供给中将持续发挥“压舱 石”作用。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 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 41 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 42 亿吨左右,“十四五”期间煤炭产量和消费量保持温和增长。

欧盟于 1990 年、美国于 2007 年、日本和韩国于 2013 年分别实现碳达峰。从上述已实现碳达峰主要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案例看,传统化石能源消费(石油、煤炭、 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至今仍维持在高位。

上表数据反映了传统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变化趋势。2011 年和2020 年,已实现碳达峰的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比重分别为 86.48%、81.66%;欧盟比重 分别为 78.83%、71.07%;日本比重分别为 86.76%、87.02%;韩国比重分别为 86.30%、 84.56%,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绝对比重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且日本的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还略有上升。中国传统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已从 2011 年的 92.00%降至 2020 年的 84.33%。

2020 年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 年版

根据上述 2020 年能源消费结构数据,除中国外,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比重位列第一;美国、欧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分列第一、第二;日本和韩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煤炭分列第一、第二位。因此,参考上述已实现碳达峰国家和地区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国内资源禀赋结构,预计我国在实现碳达峰的较长时间里,传统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依然处于重要地位。

编辑:刘帆

来源:思瀚 陕能股份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