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具有产值大、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等特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1)新兴工业化国家对于汽车普及的需求是全球汽车产量增长的持续动力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汽车需求增长的地理分布特征出现重要转变,由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转到了日益活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特别是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市场、东欧市场和南美市场。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的这种汽车消费大众化或平民化趋势与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出现的汽车普及过程极其相似,这些国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汽车市场迅速成长。相比之下,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则逐步趋于饱和,需求增长相对较慢,主要以车辆更新为主。
数据来源: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Wind
为争取新的市场份额,汽车企业竞争的焦点转向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这种竞争已经直接跨越汽车企业原来所在的国家边界,使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在国际平台上展开。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通常具有多方面的低成本优势,加之各国较为普遍存在的贸易保护壁垒,促使汽车企业在这些地区的竞争更多地采用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方式,而非直接贸易形式,从而加快了跨国投资和生产转移的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汽车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美、日、德、法四大传统汽车强国的优势逐渐弱化,而中国、巴西、印度、东盟等新兴市场则保持快速增长。
(2)汽车产业链配置日益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的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研发机构,而在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现在则采取全球资源和功能配置。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但彼此的合作则更加紧密,零部件系统集成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承担了更多的整车同步研发工作和零部件模块匹配工作,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3)对汽车综合性能提升的需求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主导力量
汽车工业发展至今,无论是在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还是在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市场,汽车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安全性、舒适性、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性能,已经成为一款车型能否被市场接受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汽车企业现在与将来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提高整车性能,包括汽车的舒适性及节能环保这些以往不被重视的方面,以增进用户的体验感受;另一方面,新兴工业化国家虽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但这些新兴汽车市场起点较高,在其汽车工业及市场的发展进程中,很多行业法规及市场规则的制订均借鉴了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成功经验,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注重汽车产品整体性能的提升,对于汽车的舒适性、节能环保等性能的要求基本与发达国家同步。
对汽车综合性能提升的需求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研发及生产水平进步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电子、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围绕汽车综合性能展开的行业竞争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4)全球“碳中和”大趋势助推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
清洁低碳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欧盟、美国等多个地区或国家均承诺 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亦公开承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从 2030 年开始禁止销售新的化石燃料汽车,这倒逼汽车制造商加速发展电动汽车以及其他包括燃料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汽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 年 1-9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56.7 万辆,同比增长 111.73%。根据方正证券研究报告,预计我国 2022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680 万辆,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910 万辆。全球方面,根据 EVTank统计数据,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670 万辆,同比大幅度增长 102.4%。展望 2030 年,EVTank 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4780 万辆,占当年新车销量的比例将接近 50%。
编辑:杨所修
来源:思瀚 拓普集团